词条 | 做喜活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做喜活儿分类:【中国民俗】 河南民间棺木制作,大多在老人健在时进行。这时做成的棺木称“寿棺”、“寿器”、“寿货”、“寿木”或“寿板儿”、“喜活儿”等。从事这项工作就称“做喜棺”、“做喜活儿”、“贺喜材”。民间习俗,棺木板料要由儿子预备,档头则多由女儿备制。河南民间,棺材制作讲究有三:第一,木料的种类。这是评定棺材品位高低的重要条件之一。一般民间以柏木棺为高品位的棺材;杨、槐、柳、椿、楝木棺则为其次。实际上各地选用和品评棺材用料,多是因地制宜,依据自己当地的条件而定。第二,做棺使用的木板块数。具体说就是棺材天、帮、底的块数。这也是评定棺材品位高低的又一条件。民间做棺材所用木板数不同,有4块、5块,也有10块、16块者,以板数少者为佳。4块板组成的天、帮、底棺材,称作“四股头”、“四扇子”、“四独货”,被视为上等品,多为富裕人家所用。一般人家是没有这个条件的。第三,木板的厚薄,也为品评棺木品位优劣的不可少的条件。一般讲究天应厚于帮,帮厚于底,认为底薄是为了“好得脉气”、“易得地气”。一般以天6寸、两帮各5寸、底4寸的“四五六棺”为上等货。上述棺木品位的三个条件,老人们都十分清楚,也很讲究。然在旧社会,贫苦人家常常顾不得这些讲究,而以匣子或草席裹尸者并不少见。20世纪60年代后,在民间葬器中出现了水泥棺,虽与提倡火化、不留骨灰有悖,但对木棺的繁琐讲究却是一种冲击。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