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僚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僚人分类:【传统文化】 我国古族名。僚,旧多写作獠。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初见于《三国志?蜀志?霍峻传》,其后史不绝书。其俗穿桶裙、文身、住干栏、击铜鼓、行悬棺葬等。有乌浒人(后作乌武僚)、俚僚、蛮僚、守官僚、南平僚、鸠僚(后作葛僚、仡僚、仡佬)、土僚、飞头僚等名称和支系。与近代壮侗语族各族有渊源关系,一说与佤族亦有关系。有时亦泛指西南各少数民族。 中国古族名。始见于《三国志?霍峻传》。直至清代, 史籍屡见不鲜。分布在今广东、广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区, “岭南二十五郡,处处有之”(《隋书?地理志》)。有乌浒人(后作乌武僚)、俚僚、蛮僚、守宫僚、南平僚、鸠僚(后作葛僚、仡僚、仡佬)、夷僚、土僚、飞头僚等名称和支系。有穿桶裙、文身、鼻饮、凿齿等习俗。住*干栏、击铜鼓、行悬棺葬, 部分有猎头祭鬼习俗。近代壮侗语族各族及仡佬族与其有渊源关系。一说与佤族亦有关系。有时亦泛指西南各少数民族。 我国南方民族的统称。历史上又常与“俚”并称。《隋书?地理志》:“俚僚贵铜鼓,岭南二十五郡,处处有之。”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支系繁多,有蛮僚、守宫僚、南平僚、鸠僚、夷僚、土僚、飞头僚诸称。生产中以农业为主,生活中有纹身、鼻饮、凿牙饰齿、住干栏、好击铜鼓、行岩洞葬等习俗;部分地区的僚人有猎头祭谷之俗。后来,各地的僚人除部分与汉人相融合外,其余发展为壮侗语族各民族和仡佬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