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元代中日禅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元代中日禅使分类:【文化精萃】 中国禅宗经南宋的兴盛时期,到了元代开始呈逐渐衰颓的倾向,中国丛林远不及日本丛林兴盛。加之元朝与日本发生文永、弘安两次战争的十余年间,关系十分紧张,渡海僧侣也几乎绝迹。1299年元僧一山一宁以元成宗特使身份来日,打开了两国禅僧交往的通道。此后,元僧正澄清拙、明极楚俊、竺仙梵仙相继来日,入元日僧也渐渐增多。据《中日文化交流史》,1299年至1351年间,元僧渡日共十三人;1299年至1371年,名留史籍的入元日僧达二百一十四人。可见两国的佛教交流依然保持了一定规模。鉴于当时两国的关系,在交往初期仍不免发生误作间谍,遭受无妄之灾等问题。如1307年,元官府巡检各寺,天童山日僧十余人被捕,后以五山文学者享有盛名的雪村友梅也在其内。当将要行刑时,他高声朗诵无学祖元著名诗偈“乾坤无地卓孤筇,且喜人空法亦空,珍重大元三尺剑,电光影里斩春风”而得幸免,被放逐西蜀的成都、岷峨之间十余年。其著名诗集《岷峨集》便由此得名。诚然,相当的日僧仍受到照顾,被嘉封禅师号,敕准住于当地名刹。如雪村友梅后受赐“宝觉真空禅师”,住长安翠微寺。 从总体看,入元僧无一例外都是禅僧。他们入元主要目的是历访江南寺院,参禅究道。但传播禅宗的热情已不及入宋僧。归国后大都住在京都、镰仓巨刹,受到公家和武家的虔诚归依,对移入中国禅林制度,引进汉文学,促进日本禅宗的兴盛及书法、绘画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尤其是元版大藏经《普宁藏》也以他们为媒介传入日本。据日本学者小野玄妙的研究,入元僧带回日本的大藏经版本,除《普宁藏》外,还有三、四种。如松江府僧录广福大师私版藏经,元世祖、英宗、顺宗各自刊印的官版藏经等。元版《普宁藏》于1610年奉德川家康之命,由修善寺移置净土宗大本山增上寺,并施给修善寺四十石米的寺领地,作为补偿。另外,鹤冈八幡宫、京都南禅寺也藏有《普宁藏》。 这里再谈谈渡日元僧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元僧渡日始于一山一宁。他承育王山顽极禅师法统,于1299年乘商船来日。当时执权北条贞时怀疑其为间谍,被拘留在伊豆(静冈)修禅寺。后有僧进谏,确认是有道高僧后,而被迎入镰仓,住持建长寺、圆觉寺。后宇多上皇遥慕其高风,特下诏邀请,住在京都南禅寺,一再向他问询法要。后因年老多病,屡请退隐,天皇不准,遂潜至越州。上皇特下宸书抚慰,谕令返回。患病期间,上皇再三临幸探望。1317年,一山禅师以七十一岁圆寂。上皇为之震悼,敕赐国师封号,亲撰像赞“宋地万人杰,本朝一国师”。一山在日二十年,在京都、镰仓广开法席,开创了禅从镰仓向京都“朝廷禅”扩展的局面。据说他的住处常有官绅士民随喜,死后连对禅抱有反感的公卿也撰文致祭,足见他对日本的影响之大。一山博学多识,尤善书法。其高足虎关师练、雪村友梅从他受益非浅。在他的激励下,虎关师练遍考国史杂记,完成了《元亨释书》三十卷的巨著。 正澄清拙承杭州净慈寺愚极智慧法嗣,其道誉传至日本,北条高时仿时宗作法,不止一次写帖遣使相邀。1327年正澄来日,住镰仓建长寺,住持圆觉寺、净智寺;又奉后醍醐天皇之旨,掌管建仁寺、南禅寺等,并为开善寺的开山祖师,深受武家朝廷的崇信。正澄于1339年圆寂于建仁寺,年六十六岁。敕赐“大鉴禅师”谥号,被誉作“太凡东渡宗师十有余人,皆是法中师也。至大鉴师可谓狮中主矣”。正澄留日十余年,对日本禅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尤其日本丛林规矩的完备,功归于正澄大师。大师深解《百丈清规》,著有《大鉴广清规》、《同略清规》。当他看到当时日本禅林还没有依据百丈怀海制订的清规,正式建立禅林秩序,深感遗憾。他初入建仁寺后,立即仿灵隐寺制度,重建僧众寮,制定规矩。在圆觉寺首次纪念百丈忌。他曾对日僧无隐无晦讲,当死于百丈忌辰。后果然于正月十七日百丈禅师忌辰圆寂。世人遂称“百丈再世”。寂前正澄留言,施舍衣钵,购买田地,永作南禅寺僧供养百丈忌的用项。 正澄来日三年后,明极楚俊和竺仙梵仙也受到北条高时的邀请,于1330年来日。尽管当时的日本正处战乱不止的南北朝时期,但两僧仍受到幕府和朝廷的优遇。年已六十九岁的明极禅师曾住持建长寺、南禅寺、建仁寺。1334年,朝廷敕封南禅寺为“天下第一刹”,列五山之上。明极作为该寺住持,受到世人的尊重。后醍醐天皇特在紫宸殿召见他,赐“佛日焰惠禅师”号。1336年七十五岁时圆寂。竺仙大师来日后住净妙寺,1341年奉旨入南禅寺。后去镰仓,住持建长寺、净智寺,得到幕府统领足利尊氏、足利直义的诚笃归依。1348年圆寂,年五十七岁。两位大师极擅诗文,留于后世的许多诗文集,对日本五山文学的盛行,促其形成纯粹的宋元风格,起到很大作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