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元宵祭祀活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元宵祭祀活动分类:【中国民俗】 元宵夜各地民间祭祀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祈子求福。福州俗例,未生育的妇女多到临水宫神庙烧香祈子,民国《藤山志》:“女子出嫁数年未曾生育者,多有入庙求嗣,祷祝毕,取神前花瓶内一枝花归,谓之请花。”或将案前燃点的蜡烛兑换,谓之“换大奶烛”。厦门元宵期间,庙宇香火大盛,民众纷纷前往祭祀各种神灵,庙中香有大于竹竿,烛有大于柱子者。已婚未育妇女往往于此夜着艳服到太庙献莲花灯,以为祈嗣之意。男子则“向神乞红橘、或烛、或钱柑,年倍其数之,庙祝书诸籍。归,以瓦石投掷山、海,主吉利。未字少女赛紫姑,俗呼东施娘。” ① 在南靖,“里社邀道士设醮,备迎其本境之神”。 ② 闽西龙岩的民众则到土地神前取灯(实为换烛),置于寝室中,以为出丁之兆。闽中及莆田等地民间,元宵夜有过桥、摸钉之俗,是夜人多出游,遇桥便相率以过,俗谓过桥之后一年无病。又暗中摸城门钉,谓之吉兆添丁。福州等地民间在元宵夜过桥的多是妇女,元宵之夜,成群结队的男女从数桥上通过,叫“转三桥”。福清的龙首桥俗称“利桥”,旧俗元宵夜无论官民士商,均过利桥,连平时足不出户的妇女也都参加,取“过利桥,全年吉利”之意。转三桥之俗实际上是上古原始的生殖与生育崇拜习俗的遗留,只是现在世人知之不多而已。 在闽中和闽东等地民间,正月十五还有祭祀观音和临水娘娘陈靖姑等活动。民间认为这一天是观音和陈靖姑的生日,所以也加以祭祀。古田临水宫和各地观音亭香火旺盛,包括畲族民众在内的广大民间百姓对之祭拜有加。此外,闽北邵武等地民间正月有跳傩舞的习俗,当地民间傩舞有跳弥勒、跳幡僧和跳八等。傩舞实际上是古代原始祭祀的一种祭祀舞蹈和娱神活动,后来虽有变化,但其遗风仍存。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