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元朝秘史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元朝秘史

分类:【文化精萃】

民族史书。原名《蒙古秘史》,亦称《元秘史》。作者不详,十二卷。二百八十二节。成书年代有戊子(1228)、庚子(1240)、壬子(1252),申子(1264)诸说。是蒙古族最早用蒙古文写成的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记载自成吉思汗二十二代远祖至太宗十二年共五百多年间蒙古族和蒙古汗国史事。对蒙古族起源、游牧、渔猎、手工业、交换等社会生活习俗及部落战争、蒙古汗国的建立、对外征服都作了较真实的叙述。材料大多依据口碑传说,末卷则本于朝廷诏令与实录,为研究蒙古族早期的历史、社会、文学、语言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与《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同为蒙古民族三大历史著作。现仅存明初的汉字标音本(附汉文翻译)。有1978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版简注本和该社1980年版的额尔泰、乌云达赉三本合校本。国外有法、德、俄、日、英、捷等译本。

书名。原名《蒙古秘史》,明人误译称《元朝秘史》,亦称《元秘史》。著者不详。全书282节。成书于十三世纪中叶。为我国蒙古族最古老而珍贵之历史文献和文学巨著,与《蒙古源流》、《蒙古黄金史》并为蒙古族三大历史著作。原著用蒙文撰写,早佚。现存汉译本最早为明洪武初年本,分15卷和12卷本两种:15卷本为清人鲍廷博抄自《永乐大典》,钱大昕跋,亦称钱本《秘史》;12卷本有顾广圻本和叶德辉本两种。该书记载成吉思汗祖先谱系、蒙古各氏族部落源流、成吉思汗生平事迹,以及窝阔台汗统治前期活动,为研究12至13世纪上半期蒙古族社会历史、语言文字等之最重要资料。清代学者孙承泽、钱大昕等,对该书颇为重视。19世纪后期,先后被译为日、俄、德、英、法等多种文字,各国研究者亦多,以至形成一门世界性“秘史学”。

书名。原名《蒙古秘史》。蒙古语为《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译称《元朝秘史》,亦称《元秘史》。撰者不详。全书共二百八十二节,有十二卷和十五卷两种分法。约成书于元太宗十二年(1240)。为我国蒙古族最早用蒙古语写成的历史文献和文学巨著。元朝藏于国史院,成为蒙古皇室的秘籍。明洪武年间奉?译成汉文,后收入《永乐大典》中。现仅存明初的汉字标音本(每词附有汉文直译,每节附有汉文意译)。内容以编年体例记述蒙古族的起源和成吉思汗、窝阔台汗时期的事迹以及蒙古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为研究蒙古族早期的历史、社会、文学、语言提供了宝贵资料。与《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并称为有关蒙古民族的三大历史著作。有连筠喉刻本、皇朝藩属舆地丛书本、叶德辉刊本、四部丛刊本等多种版本。国内对此书的研究已有二百余年历史, 写出许多有价值的考证和注释。国外的研究也有近百年历史,现有日、俄、德、法、英、捷、匈、土等文译本,关于该书的汉字、拉丁字标音亦有研究,已编出词汇字典等。

元朝秘史书影

书名。蒙文原名《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即《蒙古秘史》。作者佚名。原文为蒙古文,不存。传世者为汉字拼写本。明翰林译员为教习生员,以汉字拼写蒙古语,逐词旁注汉译,并分段节译,题《元朝秘史》。书末称鼠儿年写毕,一般认为此指1240年庚子,还有1228年戊子、1252年壬子、1264年甲子等说。内容以编年体例记述成吉思汗先人谱系、成吉思汗生平事迹及窝阔台汗时期的事迹以及蒙古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并保存有大量古蒙古语词汇、语法,有很多文学手法描写及韵文。因此具有很高的历史、语言学、文学价值。明刻本十二卷(现存四十一叶残页),《永乐大典》收录本分十五卷,均有抄本传世。全书按明人分段节译共有282节。通行《四部丛刊》三编本,影印顾广圻监抄本,并配有明刻本残叶,为最佳的十二卷本。国内外对此书的研究已有二百余年历史,写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考证和注释。除有汉、蒙文译本外,还有日、俄、德、法、英、捷、匈、土等文译本。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5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