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光学知识的应用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光学知识的应用

分类:【地域文化】

一、红光验尸

《梦溪笔谈》卷十一载: “太常博士李处厚知庐州慎县,尝有殴人死者,处厚往验伤,以糟悯灰汤之类薄之,都无伤迹。有一老父求见曰: ‘验伤不见其迹,此易辨也。以新赤油伞日中覆之,以水沃其尸,其迹必见。’处厚如其言,伤迹宛然。自此江淮之间,官司往往用此法。” 李处厚在庐州慎县当县令时,有人被打死了,处厚前去验伤,用糟悯灰汤之类洒在尸体上,看不到伤迹。这时有一老父提出,可在阳光下用新赤油伞照着尸体,并在尸体上撒上水,伤迹必然会显现出来。处厚照办,果然有效。从此以后,江淮之间办案常用这种方法。

“以新赤油伞日中覆之,以水沃其尸”的验伤方法被称作“红光验尸法”。北宋庐州慎县故城在今肥东县梁园一带,可见这种方法是北宋时安徽人的发明。

红光验尸法使用新的红油纸伞在日光下滤取红色波段光,犹如现在的滤光器。受伤尸体皮下淤血处一般呈青紫色,如果在白光下看不清楚,而在红色光线下则能提高它与周围部分的反衬度,很容易看出来。模拟实验证明: 在阳光观察手背静脉,取其深而不明者作为观察对象,让阳光透过6500埃滤光片,也有同样效果。而用5900埃滤光片滤取橙黄色光、用5000埃滤光片滤取绿色光、用4600埃滤光片滤取蓝色光、用4200埃的滤光片滤取青紫色光来观察,则逐渐难于辨认,以至完全辨不清。这就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证明,红光验尸是很合乎科学道理的验尸方法。有关这一方法的记载,也是我国关于滤光应用的早期记载 (王锦光等 《中国光学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93―94页; 中国科技大学等 《 〈梦溪笔谈〉 译注》,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年版第144页)。

南宋以后,红光验尸作为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广泛地被一些重要的法医学著作所著录。1200年 (南宋宁宗庆元六年) 刊行的郑克的《折狱龟鉴》,1211年(南宁宁宗嘉定四年)刊行的桂万荣的 《棠荫比事》,1247年 (南宋理宗淳佑七年) 刊行的宋慈的《洗冤集录》,都记载了这一方法,并对在安徽发明的红光验尸法作了新的发展。

《棠荫比事》刊行后曾风行日本、朝鲜,成为这两个国家刑侦书籍的先声。《洗冤集录》更被译成荷兰文、法文、德文、英文、俄文、日本文、朝鲜文等各种文本。因此,红光验尸法也随着这些著作而传入世界上许多国家。

二、《演繁露》 中的光学知识

休宁程大昌的《演繁露》对于“名物典故,考证详明”,除偶尔有一二条失于粗疏外,“其他实多精深明确,足为典据” (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一八)。这部书记载的光学知识,包括关于日食观测中的光学知识和关于色散现象的卓越见解。

我国古代对日食的观测,最初是用肉眼直接观察。西汉学者京房曾用水盆照映的方法,以避免强烈日光刺眼。《开元占经》卷九引京房《日食占》说: “日之将蚀,……置盆水庭中,平旦至暮视之。”这是观测日食方法的一大改进。但是,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如盆水不深,盆底又非黑色,光的漫射仍很强烈,象的反衬差,效果不好,因此后来又由水盆照映改进为油盆照映。首先记载这一改进的是程大昌的《演繁露》。该书卷一说:淳熙丙申三月朔日 (1176年4月11日),作者在开封观测日食时,“以盆贮油,对日景候之……约其所欠,殆不及一分”,即用油盆照映的方法,观测出食分不到1/10的日食。这是由于油面对可见光的反射率比水水面更低,而且油的透明度差,可以减小盆底的漫反射光线,增大像的反衬度; 再加上油的粘度大,反射面比较平稳,所以人们可以更清晰、更持久,从而也就更能准确地对日食进行观测。

关于白光色散现象,我国早在南北朝时期已经有人注意到了,北周庾信诗中就有 “雪花开六出,冰珠映九光” (庾信 《郊行值雪》,《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 “北周诗卷三”) 的诗句,唐宋文学作品中更是多次提到。但从现有材料看,最早对这一现象作出精辟解释的是程大昌。《演繁露》卷九有如下记载:

《杨文公谈苑》 曰: “嘉州峨嵋山有菩萨石,人多收之,色莹白如玉,如上饶水晶之类,日射之有五色,如佛顶圆光。”文公之说信矣,然谓峨嵋有佛故此石能见此光,则恐未然也。凡雨初霁或露之未?,其余点缀于草木枝叶之末,欲坠不坠,则皆聚为圆点,光莹可喜。日光入之,五色具足,闪烁不定,是乃日之光品著色于水而非雨露有此五色也。峨嵋山佛能现此异,则不得而知。此之五色,无日则不能自见,则非因峨嵋有佛所致也。

程大昌的这段论述表明: (1) 发现了日光通过一个液滴也能化为多种色光,即色散现象;(2)把日光通过液滴的色散现象,同日光通过自然晶体 (菩萨石、水晶) 的色散现象联系起来,认为二者同出一理; (3) 明确提出了 “五色” 光的生成,是 “日之光品著色于水”,“无日则不能自见”,阐明了五色光彩来源于日光,接触到色散现象的本质;(4)批判了对于色散现象的神秘传说,表现了科学的态度和精神(王锦光等《中国光学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121页)。所有这些,不仅在色散认识史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虹的色散本质的认识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