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兑社名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兑社名称分类:【中国民俗】 20世纪50年代以前,河南各地经济兑社组织名称花样甚多,或以兑社内容命名者,如兑现金者称“钱会”、“互助储金会”;兑粮食者称“粮会”;在内乡山区乡村,邻里妇女将自己所纺的棉线凑集一起以筹集资金者,当地人称“线会”。兑社也有以兑社目的而命名的,如为儿女婚嫁集资者,称“喜神会”、“花红会”;为老人筹备治病或丧葬费用者,称“老老会”、“老人会”;用于婚丧嫁娶各项开支者,叫“红白互助会”、“红白理事会”;用于修房盖屋的叫“盖房会”、“建房基金会”;用于购置生活或生产器具以及牲畜者,多直接以其所买物品命名,如“吃车子会”、“吃牛会”等。在驻马店地区民间,盛行一种“馓子会”,馓子是用白面和香油制成的油炸食品,多为闺女走娘家时所带的礼品。馓子会是邻里媳妇间的一种经济互助组织。邻里媳妇将自己的私房钱集中起来回娘家时用。在虞城县一带还有一种有趣的老年人兑社,这些老年人共同集资,以所集之现金,定期集会,或游戏娱乐、看戏游玩,或买些好吃的共同品尝,以解除愁闷,颐养天年,此种兑社形式,称之为“老年人吃喝会”。20世纪80年代以后,上述许多经济兑社形式又有出现。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日益增多。民间经济兑社的视线,便又指向家庭急需的电子用品,如近年农村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地方,民间时兴数家共同兑钱,购买电视机等,俗称“吃电视机会”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