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八宝铜铃舞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八宝铜铃舞

分类:【传统文化】

土家族民间传统祭祀舞蹈。流行于湘西土家族聚居区。最初是土老师(巫师)在纪念祖先、祭奠亡灵活动中,为祖宗“解钱”时所跳的仪式舞,因此亦称“解钱”。八宝铜铃,是用八个球形小铜铃,分别系在一根长约27厘米、形若哑铃的木制铃杆两端,每端系四个,有纪念先祖“八部大王”之说。舞者头戴凤冠帽子,身穿八幅罗裙,口吹牛角,手舞“八宝铜铃”。铜铃柄头有一马头形象,并系五彩丝条布带象征马鬃,有一长凳象征宝马。舞者跨骑宝马,边吹边舞或边唱边舞,不时与围观者对歌。情绪高昂时,一只脚立地转体,快速而稳当,雄健有力。随舞姿变化,铃声叮当作响,悠扬悦耳;八幅罗裙随风飘动,犹如孔雀开屏。此舞分坐堂舞和行堂舞两种。坐堂舞坐于凳上,以上体动作为主;行堂舞为行走舞动,有喂马、逗马、上马、下马、奔马、走马等,间有跳火坑、过门坎、打辫堂、莲花跳等技巧。动作幅度大,放达粗犷,气氛热烈,深受群众喜爱。

土家族宗教祭祀舞蹈。祭神时,土老司手握长约1尺的巫具神杖,其上雕有马头,系彩绸作马鬃,两端各悬吊4颗或6颗铜铃,起舞时挥舞神杖摇耍马头,铜铃叮当作响伴舞,故名。整堂舞蹈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如下跪、叩头、拜神、勒马望神、踩八卦等,但所表现的主题却远远超离了祈神,是一套相当完整的土家族远古骑马游牧迁徙生活画图。老土司手握的马头铜铃神杖象征一匹挂着响铃的烈马,动作有喂马、刷马、逗马、上马、跨马、跑马、赛马、下马等;摇铃动作有扫堂摇、跑马摇、转马摇、跳马摇、勒马摇、左右摇、八字步摇、十字步摇、踩八卦摇、跳莲花摇、转圈摇、叩拜摇、抖肩摇、双铃飞凤、横步双铃打肩、踩四方摇铃,等等。跳舞兴浓时,观者亦随其之起舞,摇摆、呐喊声此起彼伏,变成了群众性的娱乐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在舞蹈工作者协助下,将其整理、提炼,由土老司的祀神舞创作成富有民族风格的《八宝铜铃舞》赴京演出时荣获优秀民族舞蹈奖。

八宝铜铃舞是土家族的传统舞蹈,流行于湘西土家族地区。是昔日土老司进行祭祀活动中的一种仪式舞蹈。八宝铜铃是土家梯玛(巫师)的宗教道具,由铜制成1尺长的手柄,两端各系四枚铜铃,故称“八宝铜铃”。八宝铜铃象征梯玛的宝马,八颗铜铃传说代表八仙。铜铃两端所系五彩丝为马鬃。活动前,先搭一张或数张方桌,高挂一幅《梯玛神像图》。梯玛头戴凤冠,身穿八幅罗裙,舞司刀,手摇八宝铜铃,骑上神马(以条木凳代替),边唱边跳。按图上的内容,到一个地方唱一节,唱完需三天三夜。表演的动作主要是喂马、逗马、上马、骑马、奔马、下马等马术动作,舞姿刚劲有力。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