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八议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八议

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维护封建等级特权所规定减轻刑罚的八种条件。“八议”为:议亲(皇帝宗室亲戚)、议故(皇帝故旧)、议贤(封建德行有影响之人)、议能(有大才干者)、议功(对封建国家有大功勋者)、议贵(上层官僚)、议勤(对封建国家服务勤劳者)、议宾(前朝之贵族及其后代为国宾者)。凡符合上述八项者均享有特权,犯罪后,须由司法机关议处并奏请皇帝裁决,酌情减、免刑罚。亲贵犯罪,大者必议,小者必赦。参阅唐长孙无忌《唐律疏议?名例》。八议制度源于周礼之“八辟”(见《周礼?秋官?小司寇》,辟,法也)。汉代改为八议,曹魏时代将“八议”制度正式写入法律。此制沿用至清代。

中国封建法律对于上层统治集团中的八种人犯罪给予减免刑罚的特别审判制度。它渊源于西周的“八辟”,秦商鞅变法后废止,汉代以后开始流行。三国时魏律改称“八议”并列入法典。两晋、南北朝及隋代法典均有“八议”规定。唐代更将“八议”制度详加注疏。以后历代沿置,迄于明清。按照《唐律?名例律》规定,“八议”者,一为“议亲”,即一定范围内的皇亲国戚;二为“议故”,即皇帝的某些故交旧友;三为“议贤”,即朝廷认为有德行的名人贤士;四为“议能”,指有大才能,可以治军理政,为帝王辅佐,人之师表者;五为“议功”,指曾为国家建立卓越功勋者;六为“议贵”,指职事官三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及爵一品者;七为“议勤”,指为国家勤恳工作的文武高级官员和外交人员;八为“议宾”,指前朝皇族及其后代。凡属“八议”范围以内的人犯罪,审判官吏不得擅自处断。除犯有“十恶”重罪不赦以外,凡犯死罪,必须将所犯罪状及应议的情况,报请朝廷由有关官员朝议,然后奏请皇帝裁决;犯流罪以下者,审判官吏则可依律减一等处刑。明、清时期,“八议”制度略有变化。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