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公共场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公共场所分类:【中国民俗】 村落附近的池堰、堤坝、桥梁、水井、稻场、亭榭、戏台(俗称“万年台”)、社庙、园林为公共场地和设施。其建设、修葺、维护、禁蓄由村民共同负责,筹资、投工、分享收获遵循传统习惯。筑堤、修坝按受益田数分摊资金、劳工。塘鱼放苗、捕捞、分配按股分摊。股份在分家、分居时拟定,具永久性。如某家人丁稀绝,其股份并入近亲。无股份只捞小鱼、虾蚌,连塘泥也不能捞。淘水井,修桥梁、亭榭、戏台、社庙,只要有人承头,村民皆自愿参加。场地、设施的保护和园林的禁蓄是自觉的。当代有些公共场地、设施由集体修建,有些仍从传统习惯。 建土地庙、社庙(有的两庙合一)。农业合作化前,凡遇大的家事活动,农家当家人都要到土地庙、社庙前祷告一番:“春祈秋报,农夫之常规,夜寐夙兴,吾人之勤事。”农夫敬奉土地神、社神,为的是“秋报”。一些湾子建土地庙、社庙。土地庙内供土地公、土地母;社庙内供社公、社母、判官、小鬼。土地公管村政、农田;土地母管生育。社公管五谷、水利;社母管牲畜。判官、小鬼一为“传票”,一为听差。农村建庙之风虽盛行,但对土地、社神是敬而不恭的,有庙联可证:年年敬我二老,处处欠他丰收。横批:愧为地神。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