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兴隆笙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兴隆笙

分类:【传统文化】

元代宫廷宴乐之重要乐器。元初时,西域回回国于中统年间 (1260―1264) 所进献。该笙用楠木做柜以代匏为底托,上竖紫竹管九十支,分为六排,每排十五支。柜外饰有金雕之枇杷、孔雀、竹木、云气等图案。另有二吹口,用时以风箱鼓风,则笙乃奏乐。笙柜上又设有十五个键,以调节音律之高低。因其所奏声调与中原音律不合,世祖忽必烈遂命乐官郑秀加以改造,“乃考音律,分定清浊”。并制二木孔雀,饰以真孔雀羽毛,并设置机械。奏乐之时,一人鼓风箱,一人掌音律,一人控制机械,“则孔雀飞舞应节”。而其音律亦与众乐相合。元世祖将其置于皇宫正殿大明殿之上,凡有大朝会、大宴乐,则奏之,以壮声色。元亡,遂废而不用。

元朝宫廷宴乐乐器。中统年间从西域传入内地。据《元史?礼乐志》记载:“兴隆笙,制以楠木,……中为虚柜,如笙之匏,上竖紫竹管九十,管端实以木莲苞,柜外出小橛十五,上竖小管,管端实以铜杏叶,……板间出二皮风口,用则设朱漆小架于座前,繁风囊于风口,……有柄,一人捋小管,一人鼓风囊,则簧自随调而鸣。”从以上记载来看,所谓兴隆笙,其实就是小型管风琴。西域进贡的兴隆笙,音律上并不完备,“以竹为簧,有声无律”,不宜在乐队中使用。玉宸院判官郑秀加以改进,“乃考音律,分定清浊,增改如今制。”兴隆笙是元朝宴乐乐队中的首件乐器,元仁宗延钓年间,元宫廷又增制了10个,足见对它的重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