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其他少数民族文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分类:【地域文化】 清朝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郁永河奉命到台湾北部采集硫磺,回大陆后著《采硫日记》述其见闻。他在书中提到:“自南宋时,元人灭金,金人有浮海避元者,为飓风飘至,各择所居,耕凿自赡。远者或不相往来,数世之后,忘其所自,而语则未尝改。”(卷下,粤雅堂丛书本)金的主体民族是女真族,即今日满族的先民。据台湾学者调查,居住在彰化县福兴乡的粘氏家族,便是金朝女真大将完颜?粘没喝的后裔。如以他们在台开基始祖粘?、粘恩兄弟渡海来此已有二十九世计算,与郁永河说他们是元初到台湾基本相符。粘姓,是以祖名得姓。郁永河见到或听到粘姓族人之事时,只说了“语则未改”,可想见当时他们还保留有本民族的语言与文化。据台湾世桥基金会董事长广树诚(锡伯族)先生最近对笔者说:现在粘姓有万余人,已认同为满族。他们中的一些人士,参与满族文化协会的活动,以联络民族感情,弘扬满族文化。 伊斯兰文化传到台湾始于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当时,早就生活在泉州沿海的回族人因参加郑成功的军队,随之来到台湾。如郑成功的部将马信,就是陕西人。他带领一队同乡战士随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驻守在今彰化县秀水乡陕西村一带屯垦。在今南投县草屯镇的洪姓,于清代乾隆初期由漳州迁来。他们的祖籍更远在甘肃敦煌。此外,在彰化县鹿港有郭姓回民。近年来,还有人在台湾东南海岸台东县发现一个回民聚居的渔村。他们的祖先也是随郑成功到台湾来的。这些回族群众迁移来台后,由于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特别是汉文化的影响,伊斯兰文化与风俗习惯仅表现在一定的时间与场合,如有的在一年内只有一个月禁食猪肉(与斋月时间相同),有的在殡葬时还举行用白布裹尸的“念祖”丧仪等。在从台北县的淡水镇至彰化县的鹿港镇西海岸,还发现了清真寺遗址;这些穆斯林的后裔们还精心地保存着祖先们遗传下来的圣书《古兰经》。所有这些,则成为那个时代传入台湾的伊斯兰文化的遗踪。 如果我们对台湾文化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解剖,还可以发现在台湾的1000个左右的姓和上百个郡望中,有冯翊郡的雷姓、汝南郡的蓝姓和颍川郡的钟姓。这与大陆闽、粤、浙等省畲族三姓族谱使用的郡望相同。事实上,近年来已有钟姓的一位先生到福建寻根,证实自己是畲族。因而,畲族文化也应是构成台湾文化的成分之一,只不过她已溶入汉文化之中了。 在台湾文化中,对于西方文化(含日本文化)的排斥与吸收,大约基于两点:对于荷兰、西班牙与日本殖民者采取强制手段推行其文化(如语言、文字等)、迫使改变汉族或高山族文化(如收缴汉族族谱,不准高山族举行丰年祭等等),则采取对抗的办法,一有机会,即努力恢复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因此,就这一方面而言,西方文化并不能动摇台湾固有文化的地位和阻碍其发展。另一方面,自19世纪以后,由于刘铭传等人的革新,将铁路、邮电、机械、矿业、航运和自来水等现代化建设引进台湾,不仅改变了台湾传统文化的面貌,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传播了工业文明的现代化观念,为以后台湾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遗憾的是,由于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清政府的腐败,台湾被割让给日本,由此这一正常的发展就被切断了。 纵观台湾文化的由来与发展,无论是汉文化还是少数民族文化,主要是由大陆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从不同的方向(地域)传播而来,这是铁的历史事实。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