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其他礼仪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其他礼仪分类:【中国民俗】 排瑶人的“打道?”排瑶有一种特殊礼仪叫“打道?”,有的排叫“打番拜王”。打道?的实质是对人进行一次宗教洗礼,在什么时候举行则由各排决定,一般情况下是相隔18~20年才举行一次。 打道?一般选在农历十月十六之后举行,一连三天。第一天,在庙宇祭祀祖先后,把祖先神像抬至道?神坛,供人们烧香叩头礼拜。第二天,举行过九州。过九州时,在神坛周围矗立九根幡竹,围成九方。排里过去没有参加过打道?的人,都要参加“过九州”的洗礼。洗礼前,男女皆穿红衣,头上束一佛冠,带一把太阳伞,列队在广场。为首者敲着铜锣,带领大家跟着先生公在九根竹幡中间转来转去,并不断地烧纸钱祭文。祭文由先生公写就画定。期间,接受亲朋(特别是舅父)挂红布恭贺。过州完毕,拔掉九根幡竹,放在厅堂神龛前。第三天,继续过州,待全排人都受过洗礼为止。他们认为先祖从长江中下游往南迁徙时,沿武陵山、雪峰山、大瑶山、十万大山和南岭等大小山脉的崎岖山路,进入湘桂粤山区结合部的连阳地区,非常不容易。每人过九州意在冥思先祖迁徙的坎坷历程。后来这一活动被掺进迷信色彩,认为凡是经过九州洗礼的人,就可以得到祖先的保佑,死后去冥府过州过府都会畅通无阻,以图来世再做好人。 关于打道?的由来,瑶山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传说过去有一对年轻夫妻非常恩爱,不幸的是当他们生下第一个孩子时妻子就死去了。丈夫十分悲痛,日夜思念亡妻。他带着儿子耕种土地挨日子,由于操劳过度,积劳成疾。在奄奄一息昏迷不醒时,他的魂魄遨游冥府见到了亡妻,情不自禁地拥抱痛哭一番。亡妻泣不成声地诉说,来到阴间已与一个叫“先生公”的结了婚。此刻,刚好先生公被阴鬼请去作法事治病,夫妻俩重温旧梦,过了几天夫妻生活。一天,夫妻正在相依相偎,她的后夫先生公回来了。妻子忙乱中把阳间前夫藏于屋顶茅草中。后夫回到家,妻子问他出去几天作法事对人有什么好处,先生公答道,阴司的恶鬼缺钱少粮,只好到人间去闹事,降病痛、撒瘟疫、放虫灾,弄得人间不得安宁。这一席话给她的前夫听得一清二楚,他马上离开冥府返回人间,把他的见闻告诉别人。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排瑶的首领也知道了,便聚众商议,照着先生公的话,相隔18~20年(传说等于阴间三五年)举行一次打道?,吊祭阴间鬼魂,以求世道安宁。由此,形成了这种特殊的节日。 瑶家人做客待客的礼俗瑶族人民有好客的传统,不管是瑶是汉,踏入门就是客,主人必定热情招待。 瑶家待客注重心诚。瑶族大都散居在深山里,离墟场较远,割肉买菜办餐很不方便,但他们会拿出家中最好的菜肴招待客人,以尽主人之情。客人进门,主人先烧一盆热水,劝客人入浴,洗去路途的尘灰和劳累,然后才捧出食物,宾主共同进餐。瑶族人普遍有好酒量,嗜饮自酿的苦爽酒和糯米酒。待客时少不了酒,宴饮时用竹节杯奉酒敬客,碰杯即要饮尽。主人敬客一杯,客人要回敬一杯才叫“合规矩”。同时,讲究水往低处流,酒杯要常满。瑶家有两种出名的食品,一种是自制的豆腐,用山涧泉水、本地黄豆为原料,磨得特别精细,制出的豆腐嫩而细滑;另一种是熏猪肉,杀猪后将猪肉切成长长的块状肉,挂在炉灶上方,经烟火熏烤后食用,熏猪肉皮脆肉爽,肥而不腻,色泽金黄,醇香可口。苦爽酒、熏猪肉和豆腐,是瑶家待客的最好佳肴。 瑶族同胞以老实忠厚著称,若是在山里作业或是长途跋涉,没有备带干粮,觉得饥饿时,只要附近有人家,不论彼此是否相识,都可以登门求餐。如果主人不在家,亦可入内打火做饭,食后只要想法转告主人,来日奉还,亦不会遭到非议。 瑶家人去做客,不讲究礼物的厚薄,几只糍粑、一竹筒水酒、一把青菜都可以作为探亲礼物。有些人做客出门时什么也不带,在途中采些山货,比如拗几条竹笋,摘一帕杨梅,采几朵生菇,进门时交给主人,就算是礼来义到了。男人出门做客习惯背枝猎枪,在路上打些野鸡、斑鸠之类,作为礼物送给主人。 瑶族人民能歌善舞,亲朋聚会或有客自远方来,当苦爽酒斟满竹节杯时主人便唱起山歌,客人以歌相答,用歌表达宾主双方情意,相互劝酒劝菜,高潮迭起,情义交融。 广州满族的礼节广州满族人对礼节十分讲究,礼节种类繁多,通常的礼节主要有: 叩头,这是晚辈对至亲长辈使用的礼节。除夕辞岁、结婚认亲、开学拜师等,都用这种叩头礼。 打千,即跪半膝,属于请安礼,是男性对长辈(除祖父母及父母外)所使用的礼节。辛亥革命前,下级对上级行礼时也用这种打千的形式。 作揖,即拱手礼,是平辈见面时互相使用的礼节。对亲朋送别时,也有用这种礼节的。行作揖礼,只限于男性。 道万福,是满族妇女对长辈的礼节。新媳妇到长房去拜祖宗袋时,也用此礼。对先人与神佛的拜祭,或在丧事中女性向亲朋答礼时,则行叩头礼。 广州回族的“净礼”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穆斯林,经常要参加宗教礼仪,如礼拜、斋戒、朝觐等。 在举行宗教仪式之前,参加者必须先行净身礼仪。大净,阿拉伯语称为“务斯里”(USI),即用干净的清水洗遍全身,包括每一根毛发都受浸于水,并漱口、呛鼻。小净,阿拉伯语称“乌足宜”(Uzuyi),波斯语称“阿布代斯”(Abudast),即用干净的清水洗下身两便处,洗两手至手腕,漱口、呛鼻、洗脸,用湿手抹头发及脖项,洗两脚至踝骨。土净,阿拉伯语称之为“台颜半目”(Tayyammum),即在需要大、小净而缺水或有病的特殊情况下,先用手拍打洁净的土块、砂石、砖瓦等代替物,然后抹面部;再一拍,再用手抹手脚,故又称“代净”。净礼的目的是象征心身洁净,体现参加宗教礼仪之虔诚。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