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兼收并蓄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兼收并蓄

分类:【传统文化】

日本吸收外来建筑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兼收并蓄,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允许外来建筑形式与日本传统的建筑形式同时存在,表现出文化上的豁达大度。这一点与以王者自居的中国建筑文化正好成一对比。在我国古代,许多外来的建筑形式一经传入,便马上受到传统建筑文化的巨大影响,渐渐失却其原来的风貌,在强大的同化力的作用下,演变到中国建筑文化的园地中去。佛寺及佛塔便是一个极好的例证。正如外国文化史家多次评说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排外抗变的,他们的建筑史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而日本古代建筑在向中国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先是一丝不苟的仿造学习,建造起十足“唐样”的建筑,而同时,他们本国的建筑传统仍然顽强地发展着。因此在整个建筑史上,往往经常出现“唐样”与“和样”建筑的并存与互补,甚至在国家非常重要的建筑群体 (例如宫城) 中,也常常并置着外来及本地的两种风格各异的建筑。

公元708年,元明天皇在大和平原北部,模仿唐朝制度,以长安为蓝本,营建与朝廷威势相适应的都城――平城京。像唐长安一样,平城京的宫城位于中央大道朱雀大街的北端。宫城亦称大内,由外朝内里两部分组成,外朝包括众多衙署建筑及举行朝典的朝堂院,内里为天皇起居之所。宫城内,以太极殿为正殿的朝堂院和衙署建筑,都是仿唐建筑,圆柱直接立于地面,不设地板,上边复以瓦顶。而内里的建筑风貌则完全是和式的。以正殿紫宸殿为中心,其北是天皇常住的寝殿仁寿殿,殿东西两面置有绫绮殿和清凉殿,再北是后宫,有常宁殿、飞香舍、昭阳舍等建筑。所有这些殿舍均保持了日本原有的文化传统:木构梁架没有装饰,不施色彩,屋面用天然的桧树皮覆盖,地板则架空铺设。只是在紫宸殿的南院,因为有时要进行唐朝仪式,才将其环绕的门、廊等木构部分涂以丹土。而作为平城京中心的大安殿,也一如内里式样,挖土立柱,铺地板及木构桧皮顶,是质朴简洁的和样风格。宫殿是封建社会级别最高的建筑群,能允许外来形式及本地传统同时并存,正说明了日本建筑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

这一情况,在古建筑的营造方法中也存在。日本建筑史家太田博太郎在《法隆寺和日本古建筑》一书中,曾谈到日本固有的悬山式屋顶与中国传入的庑殿式(四坡)屋顶同时服务于日本古代神社及佛寺的情况。太田先生说:“在佛教建筑传来以前,日本建筑的屋顶是以悬山式为主的。这一点,可以从当时重要建筑神社的屋顶全是悬山式得到证明。”保留至今的伊势神宫、出云大社、住吉大社、贺茂别雷神社、春日大社、宇佐八幡神社等,凡是具有古老来由的神社本殿的屋顶可说全是悬山式。奈良时代随着佛教的传入,端庄稳重的庑殿顶构造也一起东渡日本。在我国古代,庑殿顶为最高等级的屋顶形式,只能用在宫殿及寺庙等建筑上,悬山式屋顶的等级较低,使用范围也较广。但是在日本,由于悬山式是传统使用的,因此习惯上仍认为它是正宗的形式,当时称之为“真屋造”,意为真正建筑的营造式样。而在中国等级高的庑殿顶却被称为是“东屋造”,按太田先生的解释,东屋之东本是“东国”之意,在这里转作“乡下”之意,似乎带有一点贬意。在外来形式传入之初,由于审美习惯和欣赏情趣的差别,产生这样的看法是很正常的,然而,“真屋造”及“东屋造”这种术语的流传,正说明了古代日本人接受了外来的建筑技术,使之作为传统的建筑方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补充。综观日本建筑史,这两种构造形式一直是相辅相成、互相辉映的。而庑殿和歇山顶的美妙风姿,最终还是融合到日本传统建筑文化中去,成为大和民族古老文化遗产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现代日本建筑产生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