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册府元龟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册府元龟分类:【文化精萃】 宋代最大史料性类书。初名《历代君臣事迹》。北宋王钦若、杨亿等奉宋真宗命编辑。一千卷。目录、音义各十卷。字数比《太平御览》多一倍,始于景德二年(1005),成于大中祥符六年(1013)。“册府”是收藏典籍的地方,“元龟”即大龟,以大龟占卜未来。“册府元龟”即可供借鉴的文献宝库。从上古至五代,以年代为序,将历代君臣事迹,分门顺序排列。全书分三十一部,下分一千一百零四门。各部有总序,各门有小序,体例一致,去取谨严,把几千年史实联成一体。所采以史籍为主,间采经书和诸子之言,不录小说、杂书。引书不注出处,多整章节采录,资料较为丰富,对宋代前史籍的辑佚和校勘颇有价值。本书南宋刻本已残缺,1960年中华书局以宋残本和其他4种印本校补明崇祯黄国琦刻本,影印出版,十二册,后附有《类目索引》及《校印后记》。日本人宇都清吉、内藤戊申有《册府元龟奉使部外臣部索引》。 类书名。宋代王钦若、杨亿等编撰。始于景德二年(1005)九月,成于大中祥符六年(1013)八月,历时8年。是书专录历代帝王将相、士大夫等之事迹,起上古,迄五代。初名《历代君臣事迹》,后改为《册府元龟》,意为:蕴藏丰富、可以供君臣上下行事借鉴之典籍。全书1000卷,约940万字,前500卷记君,后500卷记臣。分31部,每部前有总序,详述本部事迹沿革;部下分1104门,门前有小序,议论本门内容,小序后即按时代先后罗列历代人物事迹。所选内容以史籍为主,间取经、子,不收小说,杂书,取材范围较狭窄,属史料性质类书。所引诸史均宋代以前古本,其时唐、五代各朝实录所存较多,引文又多整章整节,所以材料较丰富,对宋代以前史籍之辑佚和校勘颇有价值,可作文史工作者参考。然引文不注出处,往往摘取大意或片断,增加阅读困难。 宋代官修类书。王钦若、杨亿等撰。王钦若是宋真宗时的宰相,杨亿是同时的重臣,他们奉真宗之命,负责组织编纂一部历代政事的类书,内容以 “君臣事迹为限”,至于天地时序、动植器物则不在其列,故初名 《历代君臣事迹》。书成进呈,真宗才题名为 《册府元龟》,并亲自撰写序言。“册府”就是书籍的府库,“元龟” 是大龟,古人说法,龟可以知未来,故有 “龟鉴”之说,意为鉴往知来。《册府元龟》取材以正史为主,兼采六经诸子,不录小说家言,故虽不为好奇之士所重,但史家叹为严谨。此书分为三十一部,子目达一千一百零四门,部有总序,门有小序,体例严整,考订明晰。据张耒 《明道杂志》载: “杨亿修 《册府元龟》,数卷成,都上奏给皇帝。每进本到,真宗即降付陈彭年,彭年博洽,用心精细,发现谬误就贴上一纸签,有小差误必见,至有数十签。杨亿心中颇自愧,于是极力推荐彭年,请与同修。” 由此可见当时 “校核讨论,务臻详慎” 的作风。 宋代的一部专门性的官修类书。宋景德二年(1005)王钦若、杨亿等奉敕开始编撰,大中祥符六年(1013)成书。原名《历代君臣事迹》,成书后诏题名为《册府元龟》。“册府”即书册的府库,“元龟”即大龟。古人以为龟可知未来,凡可作为借鉴之事,常谓之“龟鉴”。《册府元龟》一名的意思是说此书为古籍的大龟,可作为君臣的鉴戒。全书1000卷,940万字,分为31部,依次为帝王、闰位、僭伪、列国君、储宫、宗室、外戚、宰辅、将帅、台省、邦计、宪官、谏诤、词臣、国史、掌礼、学校、刑法、卿监、环卫、铨选、贡举、奉使、内臣、牧守、令长、宫臣、幕府、陪臣、总录、外臣。部之下分门。据真宗序中所记共1104门,后人照其数叠加,为1127门。每部之前有总序,每门之前有小序,乃编撰者所作,内容是论述该部、门的要旨。各部门下选录上古至五代的君臣事迹,取材以《十七史》为主,间取经、子及实录等历史资料,不录杂史、小说等。因它所录史书,都是北宋以前的古本,记载与现存史书多有不同,于唐五代史事尤为详备,保存了唐五代各朝的诏令、奏议等文献资料。尤其是引文多整篇整节照录,不加改动,就是有错误的地方,也只加注说明。因此,它是校史、补史极可宝贵的材料,研究隋唐史的学者对它尤为重视。该书自宋代就有刻本,现在容易见到的是中华书局影印明崇祯刻本,前载陈垣撰《影印明本册府元龟序》,末有《类目索引》及《校印后记》,并把卷首总目和分册目录同本书标题核对校正,加注页码,以便寻检使用。 宋代四大类书之一。北宋王钦若、杨?等奉敕撰。一千卷。始编于真宗景德二年(1005),初定名 《历代君臣事迹》,于大中祥符六年(1013)成书,改此名。册府,指书库。元龟,即龟鉴之义,意指鉴戒取范之典籍宝库,汇辑上古至五代历朝君臣事迹,以年代为序,分门编纂。分帝王、闰位、将帅、台省、邦计、宪官、谏诤、词臣、国史、掌礼、学校、刑法、卿监、环卫、铨选、贡举、奉使、内臣、牧守、令长、宫臣、幕府、陪臣、总录、外臣等三十一部。所采取史迹材料偏重正史,间及经书、子书。书成后为宫廷教育用书。宋刻本已失传,流传均为残本。 史学类书。“北宋四大书”之一。北宋王钦若、杨亿等20人编撰。1000卷,目录10卷。分量居宋代类书之冠。体例以人物事类为中心,共分帝王、将帅、内臣等31部1116门。每部有总序,概述本部制度、事迹沿革;每门又有小序,评述本门内容。景德二年(1005)真宗诏命编修,原名《历代君臣事迹》,大中祥符六年(1013)成书,真宗亲定今名。“册府”为帝王藏书之所,“元龟”喻意鉴戒。北宋本前帙已佚,南宋本仅存8卷,明刻仅崇祯本一种,明抄本错讹甚多。清陆心源原藏北宋本存483卷,后归日本静嘉堂,张元济商借拍照444卷,又向国内藏书家商借拍照106卷。1960年中华书局影印崇祯本,将陆心源题跋所记宋本多出页数、条数附于每卷之后,是为通行本。本书取材严格,只限于经史及部分子书中历代君臣事迹,凡小说、杂书与天时地序、动植器物等一概不收。其篇幅虽大,因多自常见史料,且引文多不注出处,故清中期以前多“重《御览》而轻《册府》”,自清道光刘文淇等据以校史,陈垣用以补齐《魏书?乐志》脱页,后中华书局点校本唐以前正史亦多藉以校勘。唐五代史事为全书精华,不少史料仅见此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