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农说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农说

分类:【传统文化】

是明代的一部以阴阳理论为纲,以水稻生产为对象,论述水田农业生产的古农书,也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理论性农书。它的特点是以哲学思想来阐述农学,又以农学为素材来说明哲学。这在我国的古农书中是很少见的。

作者马一龙,江苏溧阳人,嘉靖丁未(1547)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辞官归田后,见到“农不知道,知道者又不屑明农,故天下昧昧,不务此业而他图”,因此,下决心著书立说,使农者知“道”,即使务农者了解种田的道理。

《农说》全书约6000余字,不分卷。全书由正文和小注两部分组成,小注实际上是对正文内容的阐发和说明。全书除用阴阳理论解释水稻各个生产环节外,在技术上也有不少新创,例如水稻插秧,《农说》认为“妙在旋抄旋耙,旋耙旋莳,则燥湿和均,浑水澄泥聚于根坎,有壅培之力也”,即具有施肥和培土的作用。关于耥田的作用和要求,《农说》说:“荡(耥)虽以去草,实以固苗。盖田之浮泥易行浮根,而下之实土,难入顶本,顶本入土不深,横根浮于泥面,则得土之生气不厚,枝叶虽繁,抽心不茂矣。捣欲断其泥面横根,使其顶根入土,深受积厚多生之气,其后抽心始高,而结实长硕也。”说明认真精细中耕,对于产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施肥过多,造成恋青疯长时,书中提出“断其浮根,剪其附叶,去其田中积污以燥裂其肤理则抑矣。”这些都是《农说》提出的新看法。《农说》还提出了在农业生产上要扬长避短:“知其所宜,用其不可弃,知其所宜,避其不可为,力足以胜天矣”,也是农业生产上的至理名言。

《农说》一书,在历史上流传很广,版本至少有8种,最早的版本是明代万历陈继儒的《宝颜堂秘笈》本。近年对《农说》的研究,有宋湛庆的《农说的整理和研究》。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