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出行习俗及禁忌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出行习俗及禁忌

分类:【中国民俗】

过去,出行对居住在新疆的人们的日常生活来讲是一件大事。尤其是对居住在地广人稀的偏远地区的民族,一出门,动辄几天,路途中充满了风险和不测,因而出行的一些习俗随之产生。这些习俗是人们主观上祈求平安、驱灾避祸的心理反应。人们在规定和遵守这些习俗和禁忌的同时,也将期望路途顺利、能够平安归来的愿望寄托在其中。这些习俗包括如何对待、爱护交通工具如马,亲人远行或平安归来时如何送行与迎接,路途中遇见老人应怎样招呼,遭遇意料不到的困难或灾难时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化解等。

维吾尔族在出行中就有许多禁忌,在一些古代文献中对行旅的时间、行旅的方向、行旅的过程、旅行归来及旅伴的选择等都有一些记载和规定。如《智慧总编》中记载:“周六申时出行适当,周日中午出行适当,周一黄昏时出行适当,周二晌午时出行适当,周三早晨出行适当,周四黎明前出行适当,周五清晨出行适当。”《时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目前在民间周二忌出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习俗,因为民间传统上认为周二是“死亡时刻”,在这一天出行往往会遭遇灾难和不幸。周五的中午也是人们出行时尽量要避开的时辰。另外,夜幕降临之始也不是出行的合适时机,《智慧总编》中也说:“出行的又一规矩是在夜初走路不好,否则会遭到鼻祖的危害。夜间出行的最适当的时间是半夜。”维吾尔族在古时除了出行的时间外,在出行的方向和时间的联系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如周一和周六不向东方出行,周日和周五不向西方出行,周二和周三不向北方出行,周四不向南方出行。过去出行总是以牲畜为交通工具,因而也有爱护驴、马等牲畜的一些讲究,如不使用红柳木棍驱赶、抽打牲畜。维吾尔族民间还讲究出行后速去速回,但归来时最好不要在夜间,不巧夜间归来时,也要请邻居先通报一声,然后再进家门,以免引起家人的惊恐和不安。

哈萨克族出门时忌讳带黄色的东西,认为它将给自己带来不好的运气;忌讳在周二和周五出行,认为这是两个不吉利的日子。哈萨克族在做客时,往往也是骑马而来,但走近主人家门前时,要放慢速度,并在房门侧面或房后下马,忌讳骑马直冲家门,这种行为被认为是极不礼貌的并有挑衅的意思。

柯尔克孜族对老人非常尊敬,出行途中若遇见老人一定要行礼问安,若是在骑马时相逢,则要下马向老人行礼。出行遇到羊群时,要绕过,不能骑马冲进羊群里,也不能将鞭子带进做客的人家,否则会被认为是粗俗的和不礼貌的。

回族人出远门之前,有经济条件的人家往往要将清真寺的阿訇请来,举行一个简单的仪式,念一些《古兰经》中的经文,称之为“念平安索儿”,意在祈求真主保佑出行的人们一路平安,顺利返回。

锡伯族在日常生活中就很敬重老人,出门在外同样恪守这一传统习俗。出行时若遇见老人,骑马的要下马让道,步行的要上前施礼问候,等老人过去后才可继续行进,他们认为这既是对老人的尊重,同时也能够给自己的旅途带来平安。

蒙古族在出行中,无论是骑马还是走路,也都有一套本民族的文明规范。骑马时不能拥挤碰撞,争路而行。在通过村落和蒙古包旁边时,不能横冲直撞而过。路上遇见羊群时,也不能从躺卧的羊群中间穿行,否则会被认为是十分粗俗和没有教养的。同样蒙古族敬老的习俗在出行中也能体现出来。晚辈若在途中遇见长辈必须从马上下来,或慢走过去,主动亲切地问候请安,然后再继续行进;如果不下马或不问候便径直而过,被认为是十分失礼的。

旅行充满着艰辛,但平安抵达目的地总是令人愉快的。为了充分感知外面精彩的世界,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收入,人们常常是奔波在旅途中。虽然交通工具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人们祈盼旅行平安的愿望却从没有改变。因此各民族在出行中的习俗和禁忌就这样流传下来,并将继续保留下去,伴随着人们旅途平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3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