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刀削面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刀削面分类:【传统文化】 汉族民间传统面食。流行于华北大部地区。山西最盛。人们喜食。其法是:将面粉和好,一手持一大面团,一手持削刀,将面一条条削入开水锅内,煮熟捞出入碗,配上梢子(以猪肉或羊肉制成的卤),即可食用。这种面呈三角条状,长三寸左右,香绵适口。技艺好的师傅,光头上垫布,面团置于头顶之上,双手持刀,左右开弓,迅速准确地削面于锅内,带有表演性。一般为店铺操作,可招引颐客,活跃生意。俗称“双刀飞面”。 亦称 “削面” 。汉族民间传统食品。盛行于山西中部、南部,流行于华北地区和陕西等地。做法是将麦面和成较硬的面团,左手拖起面团,右手持弧形刀片,将面团削成一条条棱形面条氽入开水锅内。煮熟后捞出配上臊子食用,香绵适口。乡镇集日,有叫卖摊点,都市中饭铺特别标明 “山西削面” 招徕顾客。技艺好的厨师往往在头顶放一块干净湿布,上顶面团,两手持刀,轮番飞舞,削面入锅,迅速准确,犹如梭鱼入水,俗称 “双刀飞面” 。 因形似柳叶,俗称“柳叶面”。面和好后饧半小时,将面团揉成长柱形,托在左手掌中,右手执削面刀由后向前削出宽厚相等的三菱形面条入滚水锅内,煮熟后捞出调上浇头食用,别有风味。刀削面是山西的代表性面食,在集市庙会上,有的厨师在头上放一块布,布上放一大块面,双手执刀削面,左右协调,面条犹如飞鱼似的窜入锅内,表现了高超的技艺,借以招徕顾客。民间还传说,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傅山曾见有人用大茶壶煮刀削面,厨师能将一根根面条从壶嘴中穿进去,颇为神奇,傅山从中得到启发――熟能生巧,苦练毛笔字,终于写得一手好书法。 刀削面作为日常食品,前面已有介绍,这里作为名优食品再作些补充。山西刀削面享誉海内外,与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溶面、四川的担担面,并称中国五大面食。削面用瓦形钢刀,一手托着揉好的面团,另一手挥刀从上往下削动,削成一条条两侧薄中间厚的面条直接入锅。山西风陵渡饭店有位李子元师傅削面技艺高超,削出的面条细、薄、长,一条条飞落锅中,如飞燕钻窝,因此被誉为“燕钻窝”。太原钟楼街饭店的孟玉祥师傅,30秒钟能削出114刀,被誉为“飞刀削”。相传过去在北京比武,有位能手在光头上顶一块净布,将面团顶在头顶,双手持刀,左右开弓,快削如飞,一条条面条鱼贯钻入七八步之外的茶壶口中,令人称奇。山西刀削面外筋内虚,柔软光滑,随吃随削,简易方便,再配以荤素浇头和菜码,适当调点老陈醋,其味无比。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