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二桃杀三士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二桃杀三士语。把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用阴谋手段杀人。《晏子春秋·谏下二十四》:“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齐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不起。晏子入见公曰:‘…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畏敌,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公孙接…曰:‘…若接之功,可以食桃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田开疆曰:‘…若开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古冶子曰:‘…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剑而起。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皆反其桃挈领而死。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亦反其桃挈领而死。”三国·蜀诸葛亮《梁父吟》:“一朝被谗害,二桃杀三士。” 二桃杀三士出自同墓,画于前室西面,高25厘米,长206厘米。画面人物凡十一人,分为三组。右侧一组为三壮士,各作不同姿态。表现他们争桃尚未自杀的刹那。相传春秋时期齐国有三位开国武将田开疆、公孙捷、古冶子,居功自傲,目无长上,成为齐景公的心腹之患,晏婴设计除之。盘中放两桃,让三人论功请桃,田开疆与公孙捷自恃功高,每人各取 一桃; 古冶子大怒,摆出自己舍命救驾之功,逼二人反桃。田与公孙自愧功劳不如古冶子,贪功抢桃是一种不知礼让的行为,如此无耻不立即死去,是无勇的表现。因此二人反桃拔剑自刎。古冶子见二勇士自杀身亡,追悔不已,曰: 二子为礼义而死,我独生,不仁; 我当面自夸表功,为不义,如此无耻不立即死,是无勇的表现。古冶子亦反桃,拔剑自刎。画面最前者为田开疆,正俯身反桃。中间者为公孙捷,右手拄剑,左手挈领准备自刎。右面为古冶子,双手把剑,瞪目张口大吼,似正逼令二人反桃。三人表情激烈,性情暴躁。皆穿阔袖长袍,胡髭倒竖,手臂生长毛,一副野而狂傲不逊之态。三个形象面相虽有重复之处,但画家已注意到通过描绘三人的不同姿态、不同面部角度来区别彼此的性格。2000年前的人物故事画能达到如此高的水平,实属难能可贵。 二桃杀三士图 二桃杀三士人物传说。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都是齐国闻名的勇士,但他们居功骄傲,无视法纪,成了国家的隐患。齐相晏子设计,请齐景公把两只鲜桃赏给这三个人,让他们论功食桃。公孙接、田开疆自恃功高,抢先得桃。古冶子拔剑而起,历数当年自己河中斩鼋之奇功。公孙接、田开疆自愧弗如,还桃而自刎。古冶子不愿独生,遂亦自刎。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