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切韵指掌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切韵指掌图分类:【传统文化】 宋代的等韵图,旧题司马光(1019―1086)撰,书前载司马光自序一篇。清朝时已有人对此书的作者有怀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第光传家集中,下至投壶新格之类,无不具载,惟不载此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曾发现南宋刻本,可确定它是宋代作品。清人邹伯奇认为司马光的自序乃南宋人冒名(见《邹徵君存稿》)。该书共分二十图,先列二十图总目,相当索引。二十图的排列顺序是先独韵后开合韵。前六图为独韵,指只有开口(韵母的介音或主要元音不是u的)或只有合口(韵母的介音或主要元音是u)的韵,所切之字不出本图之内。后十四图为开合韵,指有相对应的开合口的韵。如第七图开(干、奸)与第八图合(官、关)相对应。开合韵所切之字多互见。每图上方横列三十六字母,纵行的最右边先以平、上、去、入四声横分为四大格,纵行的最左边列韵目表示韵母,根据韵母的介音与主要元音的不同横分为四小格,表示一、二、三、四等。声韵可以相拼的,在横竖交合处列出代表字,无字时以圆圈表示。声韵不能相拼的,则横竖交合处空格。利用比图可查出反切的准确读音。如查他计切,先查反切上字,在十一图找到“他”,往上纵看知为透母,再查反切下字,在十八图找到“计”,然后看透母下与“计”同一横行的字即是被反切字的同音字(见例图)。 《切韵指掌图》不是依据某一种韵书而作。全书分二十图,正反映出宋代韵母大大简化。另外,以前的韵图如《韵镜》《七音略》,入声韵(以p、t、k为韵尾)只配阳声韵(以m、n、η为韵尾),阴声韵(无韵尾或以元音为韵尾)入声无字。本书入声不但配阳声韵,而同时配阴声韵。如入声韵“铎、觉、药”,既配阳声韵“江、阳、唐”,又配阴声韵“豪、肴、宵、萧”。虽然使用的是《广韵》的韵目,但已按当时读音把一些韵合并,而且打乱了次序。可见韵图的作者不受传统韵书的束缚,在相当程度上采取了当时的语音。南宋时的读书人利用它来查反切的准确读音,后来的音韵学者可利用它来研究宋代的语音系统。所以,它在汉语语音史的研究上占有重要地位。本书版本较多,大致分宋本、元本、明本、库本四个系统。现在容易见到的有严式诲刻本(音韵学丛书本)和北京图书馆藏宋绍定刻本。这两种版本经中华书局分别于1962年和1986年重印发行。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