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划旱龙船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划旱龙船分类:【中国民俗】 鄂南有“五月二十龙晒衣,龙子龙孙捉虱虮”之说,相传这天划旱龙船,能祛除龙虱,使龙温驯,从而使得土基安稳、风调雨顺。旱龙船多以血缘宗族为纽带传承,同姓村湾,均见宗堂上供奉有龙首,并有各自的班底。一村一龙,忌有“二主”出现。 旱龙船首尾似龙,中间似船,制作时匠人要沐浴,设香案烧柏供祈,忌外人观看。每次表演完,龙首拿回供奉宗堂内,余件焚化。制作时,一般以数丈长的毛竹扎本帮,上饰黄色布龙衣,绘以龙鳞图案,船头、尾似龙状,船舱多以枫木作梁,并以3~6尺长的木条隔成。旱龙船的表演一般20~40人不等,有一观音童子擂鼓处首舱,中舱一旦击马锣,尾部一艄公掌舵击鼓,船外一丑角撑船。余水手8~16名不等。表演者的服饰除正角色外,一律为红裹腿、黄头巾、白褂黑裤。旱龙船为歌、舞、乐一体的表演方式,外加吹打乐班参加。歌词多为:“旱龙船,头朝前,千渠万渠接龙仙。龙擦痒,龙晒衣,风调雨顺太平年。”一领众合,热闹无比。 鄂东一带的旱龙船以木料制成高1米的“A”形长架,上部横长约60厘米,为一龙船形,龙口张开,内供龙神。木架龙船上放一小鼓,两边各有一布袋,一边装讨来的钱,一边装讨来的米。演唱者为男子,左手拿一面小锣,右手拿一个鼓棰。鼓棰是一个“7”形的干枯棉桃。演唱时,表演者有腔有调地讲唱民间叙事长诗(俗称“歌本”),腔调婉转,悠扬动听,抑扬顿挫,亲切感人。必要时用枯棉桃敲锣,拐把击鼓,两处同时击响,分出段落与制造气氛,“嘭堂、嘭堂”,十分悦耳。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