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揆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刘揆一分类:【文化精萃】 民主革命者。字霖生,亦作连生。原籍湖南衡山,出生于湘潭县。童年时入私塾,后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自费留学日本,入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班。在此结识黄兴,积极参加留学生革命活动,并参加“拒俄义勇队”(后改为军国民教育会)。年底,与黄兴相继回国。1904年,与黄兴等在长沙组织革命团体华兴会,并任副会长,发动革命力量,筹备长沙起义。因事泄逃到上海。后又被迫离沪,亡命日本。1905年,因持异议,未参加当时成立的同盟会,直至1907年1月才加入,代理执行部庶务干事。同年因孙中山、黄兴到安南(今越南),组织中国南方的武装起义,他主持东京本部工作,代行总理职务。1911年10月(宣统三年)回国,到汉口前线任督战员。1912年3月,同盟会转为公开的、以从事议会政治为目的的“政党”,为十干事之一。同年,接受袁世凯的任命,当了陆征祥内阁的工商总长。并登报申明脱离同盟会。1913年,宋教仁被刺案发生,刘南下上海吊唁。遭同志冷遇,返京后遂另组“相友会”,不与国民党合作。因工商部私借外债受到攻击,袁世凯准他辞职。1915年,响应并参加了全国讨袁的护国战争。1916年初在天津创办《公民报》,刊登反帝制言论,揭露袁世凯与日本签定《二十一条》的阴谋,被日租界当局查封。同年6月至1918年任北京政府国会议员。北伐战争前夕,曾赴广州,接触国民党及共产党人,后寓居北京闭门著书。1929年,出版了《黄兴传记》。1932年受聘为中国国民党党史编纂委员会编修。1934年被聘为行政院顾问。同年在天津《大公报》发表《救国方略之我见》,主张恢复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久,被蒋介石解职。解放后,被聘为湖南省军政委员会顾问。1950年11月在湘潭病故。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