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制陶匠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制陶匠

分类:【中国民俗】

人类从远古时期即已发明陶瓷器,但在汉代发现釉料,开始将陶器表面饰以釉料,中国从此开始有了瓷器。但汉代的瓷器很粗朴,不过是有釉的陶器,火度低,质地脆,工艺水平不高。真正高火度瓷器的大量生产实际上是在唐代,如著名的越州青瓷、郑州白瓷、最著名的唐三彩,以黄绿青三色描画花纹于无色无釉的白地胎上,烧成后色彩清丽,实为珍品。五代时最为著名的瓷器为后周世宗柴荣所烧制的瓷器,其器“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滋润细媚,制精色绝,为古今瓷器之首。相传当年世宗以色碧翠动人,赛过宝石,故批曰:“雨过天晴云破处。”柴窑为天下奇宝,其碎片也与珍宝价同,据说佩带此残片可以辟邪,多为单彩釉瓷器,表面现出各种碎纹,著名的有定窑、汝窑、官窑、哥窑、均窑。明代是中国制瓷业的顶点,其繁荣状况以及创意、形成皆空前。永乐窑的脱胎素白器,其薄能映见手指之螺纹,足见工艺之高。

窑神俗传农历二月十五为窑神生日,窑神为一做麻糖的红脸掌柜(有人认为是太上老君一转,因为老君曾用炉火炼丹)。一天晚上遇到一个老头来吃麻糖,红脸掌柜热情款待了他。这个老头是王八精的化身。后来发生了地震,王八精为了报恩,便驮起红脸掌柜躲过了这场灾难。红脸掌柜大难不死后便改行烧陶,成为陶制业始祖。

溪浪沟当年,关东制陶业主要是做盆烧缸。吉林省永吉县缸窑镇就是著名的制陶作坊。缸窑镇原不叫缸窑镇,叫溪浪沟,这里方圆百里是高低不平的大山。有一年,有个叫赵岩龙的人从关里逃到这儿。赵岩龙早年在山西干过瓷器活,对制陶业懂行。

他见溪浪沟这地方深山老林不缺木头,就搭起炭窑烧炭。这地方地质也好,在一个被山水冲刷过的沟塘找到一种白土砌窑盖,几个月也没烧塌,而且越烧越瓷实。他就动了心思:这土跟唐山烧窑的土要是一样,干脆开个盆窑或缸窑好了。于是他用钱搭子装了两兜白土,用毛驴驮着,翻山越岭下了唐山。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到了唐山,请几位烧窑高手鉴定。这土真是烧盆制窑的陶土,据说质地比唐山的陶土还要好。赵岩龙路没白走,心也落地了。回到溪浪沟,赵岩龙搭起窑来就烧缸。缸是烧出来了,就是不结实,碰一碰直掉渣。赵岩龙急忙打发手下一个叫石永林的人再赴唐山去请烧陶专家李宝,李宝帮助赵岩龙造成一个用拌子做烧料的锥形窑。李宝走后,赵岩龙又跟师傅们把窑盖改造成馒头形,锅脐屁股形,经过多次改造,烧出的缸结实多了,烧窑的时间也缩短了。以后,又用月土刷红,代替后来的缸釉子,不仅缸外皮细腻,而且颜色或红或黄,美观耐用。就这样,赵岩龙成了开创缸窑陶制业的第一个师傅。后来,人们见溪浪沟有用之不尽的白土,都纷纷来此安家落户,兴办陶业作坊,这里开始有了前后窑之分,接下去又造了赵花窑、黑瞎子窑、头窑等。人们也忘了溪浪沟的名字,把这里叫成了缸窑。直到如今,制陶仍是这里的主要工业产地。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