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宗禅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北宗禅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宗派,又称禅宗北宗。因在我国北方传播禅法,故名。广义地讲,凡在北方,以嵩、洛为中心,禅法上守旧而政治上依附帝室、排斥惠能的禅宗势力,均可称做禅宗北宗。狭义地说,北宗则指神秀及其传承的一系,所谓“南能北秀”之秀。神秀系作为北宗的主脉,在安史之乱前达到鼎盛,有“嵩岳渐门盛行于秦洛”、“两京之间皆宗神秀”之说。神秀得法弟子有19人,著名的有普寂、义福、景贤等人。普寂门徒有一万之众。普寂传广德,广德传昙真。昙真历唐玄宗、肃宗、代宗三朝,被礼为“国师”,称“三朝国师”。这一系传承略与唐室相始终。安史之乱后,北宗势力渐衰,“会昌法难”后,更是一蹶不振,终被南宗所代替。北宗禅学继承道信和弘忍的衣钵,属于保守派的“东山法门”一类。信奉“一行三昧”说,而有别于南宗的“般若三昧”。北宗主张渐修,被宗密概括为“凝心入定,住心看净,起心外照,摄心内证”。神秀“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的拂尘看净偈,就是上述北宗禅法的说明。北宗“特奉《楞伽》,递为心要”,也不同于南宗的以《金刚经》授学门徒。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