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山文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北山文化分类:【文化精萃】 东南亚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代表。本世纪二十年代由法国人帕特和曼续伊发现于越南谅山省北山地区。北山文化以石器局部磨光为特征,是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在东南亚地区广泛分布。北山文化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以砾石打制石器为主,有斧面经过敲琢、断面呈椭圆形、刃部磨光的北山型石斧;中期北山型石斧增多,并扩大了磨擦面,还出现了在刃部打磨的骨器;晚期以通体磨光的梯形或有肩石斧为主,体形趋小,还出土少量绳纹陶器残片。北山文化的年代,距今约5000年。当时的洞穴人尚不知农耕,主要靠采集和猎取鹿类动物为生。在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和苏门答腊、菲律宾的洞穴遗址中,都有打磨刃口的北山型石斧出土。 越南境内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得名于河内东北之北山。主要分布于高谅、北太和河北等省。距今约9000―7000年。遗址多在洞穴或岩荫内。营采集、捕捞、狩猎业。石器用砾石或砾石片制成,有砍砸器、刮削器、掏挖器、长斧等,刃部磨光石斧和带槽磨石最典型。使用骨器。陶器,上饰绳纹、篦齿纹、水波纹等。人骨经鉴定属美拉尼西亚人和印度尼西亚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