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十三辙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十三辙分类:【传统文化】 明清以来北方戏曲、曲艺等押韵使用的十三个韵部。辙,也叫辙口,合辙就是押韵。辙本是车轮轧出的痕迹,合辙就是用顺辙行车来比喻声音和谐顺口。十三辙只有十三个辙名,相当一般韵书的韵目。十三韵即一、中东,二、江阳,三、一七,四、灰堆,五、油求,六、梭坡,七、人辰,八、言前,九、发花,十、乜斜,十一、怀来,十二、姑苏,十三、遥条。明清以来,官话区的地方戏,凡属皮黄、梆子系统的各剧种,都用十三辙。清代中叶以后,昆腔逐渐衰微,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二黄调等地方剧种日益兴盛。这些剧种风格一般较昆腔粗犷,语言也较通俗,更加重视十三辙的运用。其后,皮黄戏来北京,逐渐发展为京剧。京剧在唱念上用的是中州韵、湖广音,而唱词押韵却用十三辙。因而十三辙成为京剧的标准曲韵。北方曲艺(如京韵大鼓)也采用十三辙。一些地方戏也自称尊奉十三辙,因方音关系,实际上辙数不一定是十三,每辙所代表的语音也颇有分岐。因十三辙只是韵目,每辙包括哪些字无书查考。京剧或曲艺的用韵能反映出一些字的辙口。但京剧中所谓“上口字”则不用北京音,因京剧源出皮黄,唱念多用湖广音。现代京剧改革以来,“上口字”逐渐被废而改用北京音,皮黄的十三辙将向北京音系转化。 十三辙与北京音系韵母对照表 十三辙 北京音系韵母 例字 中东 eng、ing、ueng、ong、iong 庚、京、翁、东、拥 江阳 ang、iang、uang 章、阳、光 一七 i、ü、er、-i、(l:z) 衣、居、尔、司、持 灰堆 ei、uei 飞、威 油求 ou、iou 侯、球 梭坡 o、uo、e 波、国、歌 人辰 en、in、uen、ǚn 真、金、文、云 言前 an、ian、uan、uan 山、烟、官、远 发花 a、ia、ua 巴、鸦、瓜 乜斜 e、ie、ue ?、野、绝 怀来 ai、uai 开、衰 姑苏 u 孤 遥条 ao、iao 高、挑 中国明清以来北方戏曲、曲艺等押韵用的十三个韵部。“辙”即“韵”,“合辙”就是“押韵”的意思。“十三辙”的名称是:中东、江阳、一七、灰堆、油求、梭坡、人辰、言前、发花、乜斜、怀来、姑苏、遥条;此外还有两道由儿化音节构成的“小辙儿”:小言前儿和小人辰儿。明清以来,官话方言区凡属皮黄系统、梆子系统的各剧种,都用十三辙。其后,皮黄戏来北京,发展为京剧,逐渐兴盛。京剧唱念因袭中册韵、湖广音,唱词押韵都用十三辙,十三辙在京剧中就取得标准曲韵的资格而沿用至今,在北方曲艺中也多被采用。 是在我国古音韵学说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成,为北方戏曲和曲艺演唱唱词的字韵系统。它以北方语音为准,将全部汉字归纳为十三个辙韵,俗称十三辙;一般戏曲或曲艺唱段,要求在句尾使用韵母相同的字词,以求押韵合辙。使之琅琅上口、悦耳动听。 按十三辙划分,有姑苏、一七、乜斜、梭波、人辰、中东、由求、江阳、发花、怀来、言前、灰堆、摇条等韵。字韵中的支、吃、施、滋、疵、思,则归入“一七”辙内。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