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十六国春秋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十六国春秋

分类:【文化精萃】

记传体分国别史。北魏崔鸿撰。100卷,又序例、年表各1卷。自北魏景明元年(500)至正光三年(522),历22年而成。原书已佚。按时间先后记述晋代北方16国史事。每国各为“录”,注史事称为“传”。约损烦文,补其不足,稽以长历,考诘旧志,自成系统。明以来有人辑佚,清汤球有《十六国春秋辑补》。

书名。北魏崔鸿撰。原书102卷,今本100卷。载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秦、成汉、前凉、西凉、北凉、后凉、后燕、南凉、南燕、西秦、北燕、夏等十六国史事。各国自成篇卷,称“录”;叙人物则称“传”。属纪传体国别史。《隋书》、《唐书》著录,《太平御览》犹引此书,北宋仁宗朝官修《崇文总目》及南宋晁(cháo朝)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始不列其书目,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亦仅见其简录本,原书盖于北宋亡佚。明万历年间,屠乔孙、项琳等,从《晋书》、《北史》、《册府元龟》、《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中辑佚,汇为100卷,遂成今本。原书序例、年表各一卷,今本无序、无表、无赞。虽非原著,然“其文皆联缀古书,非由杜撰”(《四库全书总目》),于十六国史事之研究,仍不失其参考价值,又清人汤球据《汉魏丛书》所录十六国史事,参以他书,补缀成篇,为《十六国春秋辑补》100卷,亦可参阅。

纪传体史书。北魏东清河噻(今平原)崔鸿(477―525)撰。一百卷,附《序例》一卷,《年表》一卷。鉴于刘渊、石勒以来,十六国相继割据一方,建立政权,虽各有史书,但记载史事多有残缺,且体例不全、编录纷谬、详略失宜,作者遂广搜资料,因据各国旧史,积十余年之力,终于在北魏正光三年(公元522年)撰成此书。采用晋之纪年,记载十六国的历史。书中,各国自成篇卷,称为“录”;记其君臣事迹,则称为“传”,另有序赞。《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皆有著录。至北宋初李?等编《太平御览》时尚引用此书,而《崇文书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及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则均不见著录,有人认为北宋时已佚。但南宋初尤袤所著《遂初堂书目》在“伪史类”中尚著录此书,据此推断,当佚于南宋。今本有明嘉靖间《汉魏丛书》所刊十六卷本,或称《别本十六国春秋》,仅记各国国主五十八人,所记史实与《晋书》大同小异。明万历间又出屠乔孙、项琳所辑百卷本,大抵抄合连缀《晋书》、《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而成,分别用各国纪年,每国自为一“录”,共载五百四十四人;《四库全书?史部》收录时,即疑非崔鸿原著,而系屠、项二人之伪作。另外,至清末,又有汤球《十六国春秋辑补》,系据《别本十六国春秋》重加辑补而成。有商务印书馆1958年出版本。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