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十月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十月一分类:【中国民俗】 即农历每年十月初一日,亦称“十月朝”、“放鬼节”,与清明、七月十五的鬼节同为河南一年中三大祭祖日子。迷信传说此日“阴曹地府要为小鬼们‘放风’,他们可以出来领取家人所送之衣物”,故民间也称“寒衣节”,或直呼为“十月一儿”。 送寒衣。民谣有“十月一儿,送寒衣”。河南民间十月一上坟烧纸送寒衣,不像清明节之祭扫要赶早进行,多在十月一日及其以后,因“鬼魂十月一方被放出”,故十月一日后上坟致祭“也不为迟”。所以“早清明,晚十一”最为适时。旧时,一些大家族“送寒衣”还要在祠堂行祭礼,并重申祖规,公布族产账目,奖励遵守族规者,惩处违犯族规者,然后举行会餐,称“吃祭祀”。 20世纪50年代以来,十月一祭祖中之迷信活动大多已弃而不用,然以节日祭祀表示对先祖怀念之情的习俗仍流行民间。 农历十月初一,称为“十月朝节”,也称“寒衣节”,青海人统称“十月一”。这天是农区人们的重要祭日,有俗谚云:“十月一,‘麻福疙瘩’送寒衣。”“麻福疙瘩”是用碾碎的麻籽拌洋芋或萝卜做馅,以面做皮,包成的一种扁食(馄饨),状如老鼠,是日黄昏家家拿着这种扁食和纸剪的寒衣上坟祭祖,上坟归来才吃“麻福疙瘩”。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