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十笏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十笏园分类:【传统文化】 位于潍坊市胡家牌坊街。光绪十一年(1885年)潍坊巨富丁宝善出资购取清代缙绅私邸,并以“十笏”署名,乃隐喻其小巧且荣华富贵,园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70米,东西宽49米,占地3430平方米。十笏草堂居园之正中前院,是桥廊亭榭山石溪流的中心。堂为三间,七檩硬山,堂前分列石笋两柱,院内辟有鱼池莲塘,池中建有曲桥涉水的四照亭,岸傍有六檩卷棚式、稳如舟船舫长亭和六角攒尖的清岚亭。另有半壁假山,伴有隧洞、石桥、瀑布、溪流。山巅有落霞亭、小沧浪亭,有曲折迂回的长廊并嵌有郑板桥竹兰石刻,还有园主丁宝善及其友人张昭潜撰写的《十笏园记》刻石。砚香楼是园中最早的建筑,居中院之后部,西侧围以坐凳倚栏的春雨楼。西院为静如山房和秋声馆,原为宾客下榻之处。园之东部亦成多进庭院,以碧云斋为主体,是园主居室。再东,楼堂厅舍相应齐全,构成宅园一体,互为贯通的格局。十笏园小巧玲珑,古朴典雅,古建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赞云:“北国小园,能饶水石之胜者,以此为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潍城区胡家牌坊街。原为明清之际缙绅邸宅,清光绪十一年(1885)丁善宝改建为私人花园,名丁家花园,清末潍县状元曹鸿勋题名“十笏园”。建筑布局紧凑,在两千平方米内,建有楼、台、亭、榭、房舍六七十间,院重廊复,山水映带。园内藏有郑板桥等明清两代名人书画真迹。西院,左为静如山房,右为秋声馆,北为深柳读书堂。东跨院,北为砚香楼,现辟为陈列室,西有春雨楼,窗圆台方,古色古香。后院有太湖石、大小刻石、元代玉清宫谭真人龟蛇碑。进花瓶门,经稳如舟小亭,登假山,上蔚秀亭,亭内有“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的白描罗汉刻石。北绕游廊有郑板桥字画刻石数方。园内有瀑布、喷泉、游鱼,桥、亭错落有致,水池中有一喷水卧牛,原为康熙年间镇白浪河水患而造,现移此,是北方少有的富有江南风格的园林。 又名丁家花园,清代园林建筑群。位于潍坊市胡家牌坊街。原为明胡邦佐、清陈北鸾、郭熊飞的住宅。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归大地主丁善宝后,由丁氏好友蒯菊畦等博采江南名园之长,重新设计改建,遂成私有园林。因占地甚小,人们喻之为“十个笏板”,清末状元曹鸿勋题名“十笏园”。全园以水池为中心,四周配建小院,诸院间分合相宜,高低错落。在3400平方米面积内,楼、台、亭、榭、书斋、客房近70间,与曲桥、回廊、鱼池、假山融为一体。虚实兼顾,造型丰而不乱。砚香楼、四照亭、十笏草堂构成全园主线,南北纵深,层次分明;而水池左右各单体建筑,则虚实呼应。鱼池、假山,高低相依;谷间池畔,兼植竹柳,虽属人工,宛如天然。清末康有为《十笏草堂留题》赞曰:“峻岭寒松荫薜萝,芳池水石立红荷,我来山下凡三宿,毕至群贤主客多”。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辟为潍坊市博物馆,中外游人络绎不绝。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