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十胜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十胜节分类:【文化精萃】 印度教四大节日之一。印历7月白半月10日(公历九十月)举行。十胜节原是刹帝利种姓的节日,现在已成为全国的节日。节日期间,婆罗门种姓和知识分子供奉笔墨书籍,敬奉艺术女神婆罗室伐底;刹帝利种姓供奉武器;吠舍种姓和商人供奉帐本和秤;首陀罗种姓供奉粮食和农具。十胜节源自《罗摩衍那》罗摩战胜楞伽国十首王罗婆那的故事。十胜节要庆祝10天,前9天教徒在全国各地演出反映罗摩生平的“罗摩里拉”。节日的第十天被称为“胜利的第十天”。下午人们来到演出“罗摩里拉”的广场。广场中央竖立着十首王罗婆那、儿子梅克纳德、弟弟恭波迦罗那的巨型模拟像。十首王在中间,儿子和弟弟在两边,个个呲牙咧嘴,面目可憎。他们身上糊着红红绿绿的纸衣,身体里装了许多鞭炮和焰火。在太阳即将落山之际,扮演罗摩的演员拉开弓,向模拟像射去带火的箭,霎那间,三具模拟像体内焰火腾飞,火光四起。这表示罗摩彻底征服了楞伽国,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主人公王子罗摩饱经忧患后恢复王位的故事,在印度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根据印度教的说法,罗摩是大神毗湿奴的化身,而毗湿奴是保护神,可以保佑国泰民安,印度人民因此十分崇拜罗摩。 “十胜节”是印度人民的三大节日之一,这是一个专门庆祝罗摩战胜十首魔王罗波那的节日。“十胜节”在每年九、十月份,接连欢庆十天。头九天到处搭台演戏叫“罗摩哩拉”,从罗摩出生一直演到胜利为止。演戏之前有的地方还用牛车载着演员游行,前有乐队开路,后有善男信女簇拥,孩子们扮着戏里帮助罗摩的猴兵猴将,满街一片欢腾。节日的最高潮是第十天晚上,叫做“胜利的第十天”,这天傍晚在广场上人山人海观看罗摩战胜罗波那的那一段歌舞:罗摩手持弓箭,步步紧逼,魔王挥舞铁锤,节节败退,太阳落山的一霎那,罗摩射一支带火的弓箭,射中那龇牙裂嘴、相貌可怕的纸糊巨人十首魔王罗波那,点燃了他肚内的焰火和鞭炮,火光四起,鞭炮齐鸣,烈焰腾飞,不一会象征罗波那和同他一起作恶的弟弟和儿子的三个巨大纸人就倒塌了,人们则欢呼雀跃,拍手称快。 全名为 “十日胜利节”。印度教徒庆祝史诗中英雄人物罗摩战胜恶魔罗波那的节日。流行于印度。这一节日来源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传说古代恒河下游有一个阿埘陀国,国王十车王的大儿子摩罗是大神毗瑟?的化身,其人品德高尚,武艺超群,深受人民爱戴。国王打算日后让他继承王位。但是国王的小王后受人教唆,逼迫国王传位给自己的亲生儿子婆罗多,还要求将罗摩放逐深山老林14年。罗摩美丽而贤淑的妻子息多和弟弟罗什曼那情愿与罗摩相随,共度患难。老国王心情抑郁,不久死去。婆罗多心地善良,不愿谋害长兄,篡守王位。他将罗摩的一双草鞋放在王座上,等待他回来即位。罗摩与妻子、弟弟相依为命地生活在森林中。某一日,恶魔罗波那偶来林中,见美色而起歹心,想方设法抢走了悉多。罗摩在猴王哈努曼的帮助下征讨恶魔,终于消灭了罗波那,救出了爱妻悉多。刚巧,这时流放期限已到,他们一同返回京城。罗摩在臣民的拥戴下,登上了国王宝座。“十胜节”在印地语中叫 “德希哈拉” ,是指罗摩与恶魔鏖战的十天,在第十天里大获全胜。这个节在公历9 ―10月份,亦即印历7月的第一天开始,要进行十天活动。十胜节的前九天,全国都上演《罗摩衍那》的舞剧,从罗摩出生一直演到战胜恶魔。到第十天,是节日的高潮。许多地方要在广场上竖起巨大的魔王及与他一起作恶的弟弟、儿子的模拟彩色纸像,其中装满了火药和鞭炮。当太阳落山的一刹那,扮演罗摩的演员将一支带火的箭射向纸人。随着火药爆炸的巨响,三个纸人周身起火,肚里开花,很快被烧成灰烬。这时人人拍手称快,节日至此拉下帷幕。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