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协商式交换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协商式交换分类:【中国民俗】 是最常见的交换形式。人们按照各自的价值体系和习惯比价,双方经过协商而成交。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交易地点从事交换,其比价各有差异。 米林纳玉交易点上博嘎尔部落、邦波部落同藏族人物品交换的比价为: 3克辣椒=1克酥油 3克辣椒=2克青稞 30克辣椒=1头母黄牛 4克染料=1克酥油 4竹筒大米=1竹筒羊毛 3克辣椒=1头小猪 1克大米=1克食盐 隆子准巴交易点上纳、巴依、崩如等部落同藏族人物品交换的比价为: 1升大米=1升食盐 20背藤条=1头牦牛 20捆藤条=1张藏毡 墨脱格当交易点上的米古巴部落同藏族人物品交换的比价为: 9背染料=1件新藏装 2背染料=1件新毛织坎肩 1背染料=1双普通藏靴 3个竹筒=1顶新毡帽 1头牛=1个大的银质护身符 墨脱门巴村寨点上米古巴部落同门巴族人物品交换的比价为: 4块干肉条(每块约合1斤)=1升食盐 12块干肉条=1条新棉裙 8块干牛肉条=1把弯刀 崩如部落内部物品交换的比价为: 3个串珠=1只大鸡 1个好的铜铃铛=2头大额牛 80个贝壳=1头大猪 1升大米=30个酒曲 1升大米=30个酒曲 上述这些比价并不是不变的。交换数量的多少,讲价技巧的高低,都会影响到比价的变化。珞巴族人耿直坦诚,一般不讲价,只按传统习惯交换,凭自己的直感,觉得质和量都满意时即成交。 在长期的交换活动中,已出现了以大额牛、串珠、藏刀等贵重物品作一般等价物的现象,从而使这些物品具有了一定的货币职能。人们在进行大宗货物的交换时,往往以大额牛或犏奶牛作一般等价物进行计算。串珠和藏刀等贵重物品也被人们作为极有效的支付手段,但这种情况并不普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