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单个家庭祭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单个家庭祭祀分类:【中国民俗】 举行家祭的时间,每个家庭的单独祭祀和整个家族的共同祭祀不同。每个家庭的单独祭祀,一般在过年过节时或者家里有婚丧嫁娶等重大事情时。祭祀的程序和内容,大致有摆供品、焚香、祈祷、烧纸、磕头、作揖几个方面。供品一般为肉类、米饭、酒、茶等等。烹调供品时,要净手,祭祀前不得先尝。祭毕,将供品回锅热一遍,即可食用。 每个民族的家祭因节日不同而隆重的程度也有差异。大致的共同之处是,各民族过春节的祭祀都相对隆重一些。此外,汉、土家等民族过端午、七月半,布依族过三月三、六月六,苗族过四月八,水族过端节、卯节等等,也比较隆重。同样是春节祭祀,各民族表现形式也不同。比如,汉族只在大年三十祭一次,新年初一祭一次,也就算完了。布依族把整个正月都看作过节的月份。布依语称正月为“ndianlxeangl”,直译的意思就是“过节的月份”。大年三十,每家举行家祭,内容是接祖宗来与子孙们一起过年。初一,分别于中午和晚上各祭祀一次,然后,有的家族于当晚举行送祖宗仪式,有的家族则于初二清早举行这样的仪式。送走祖宗后,初二和初三早上还得给祖宗祭供糍粑作早点。之后,正月中和正月末还要分别各祭一次。这样,春节才算过完。 年节家祭的目的主要是让祖先分享节日快乐,并通过敬献供品和祈祷,祈求祖先神灵保佑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由于人们相信祖先亡灵在阴间也和阳世的人一样生活,所以汉、土家等民族以及布依族中的一部分于七月半给祖宗亡灵烧包,即用纸钱包成纸包,写上祖宗名字,然后烧掉。相信这样做以后,祖宗就会收到子孙们送给他们的钱,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通过祭祖,能加强后代子孙与祖宗的联系,获得祖宗的护佑。 很多民族在婚丧以及新居落成、开财门等喜庆活动中都要举行祭祀活动。娶新媳妇时,在堂屋神龛前祭祀祖先后,举行“拜堂”仪式,标志着新媳妇成为这个家庭中的一员。女儿出嫁,要举行家祭,女儿临行前在娘家神位前磕头祈祷,祈求祖先保佑她到婆家后生活美满、万事如意。丧葬仪式更是一种隆重的家祭活动,主要是祭祀和超度亡灵,也祭祀列祖列宗,告知新亡灵即将添列他们之中,与他们共同生活。新居落成和开财门在各民族中都是比较重大的庆典仪式,仪式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祭祀祖先。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