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南诏奉圣乐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南诏奉圣乐

分类:【传统文化】

唐代著名舞蹈。唐贞元十六年(800),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对南诏(今云南省境内)所献民族歌舞进行整理加工,在保留原民族歌舞特色的基础上,融合汉族舞蹈艺术而组成一部气势雄伟的大型歌舞,并定名为“南诏奉圣乐”。全舞分为6段,舞者64人,另引舞、朗颂2人。舞曲融进唐时的音乐声律“黄钟之均”,用曲子28叠(见《唐书?礼乐志》)。舞蹈队形以“南诏奉圣乐”5字分别组字而变化。首先组成“南”字,然后舞者手执羽翟,分成4列而舞,每组1字,下跪高唱颂歌。每拜跪,节以钲鼓。

唐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南诏王异牟寻为加强同中原的关系,派出一支大型歌舞演出队,赴长安向唐王朝献演“夷中歌舞”。节目经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加工修改,定名为“南诏奉圣乐”。演出轰动了整个长安,唐德宗亲往观看,并令宫中乐工舞女学习。自此南诏乐传入唐朝宫廷,列于十部乐。此事成为我国古代西南民族与中原民族文化交往上的一段佳话,是我国民族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次盛举。

“南诏奉圣乐”是一支既分段落又前后衔接的大型组合式歌舞。乐设龟兹、大鼓、胡部、军部四部,奏乐者达212人,主要乐器有笛、箫、笙、钹、贝、铎、箜篌、拍板、方响、五弦琵琶等以及各种鼓乐。它们分列于舞场,为舞蹈和歌唱伴奏。出场舞伎64人,身穿南诏民族盛服:彩绘皮靴、金腰带、黑头囊、花饰裙襦。头发上还佩有金宝饰品,整个装扮绚丽华美。舞时演员手执羽毛,应着乐曲歌声,按四纵四横16人的方形基本图位变换,循字舞跳法依次以身摆出“南诏奉圣乐”五个字形。共舞六段,每段曲将终时,舞者便在金鼓声中向唐皇行跪拜礼,情景极为庄重热烈。舞有独舞、群舞,歌分独唱、齐唱。乐队交替使用,各自发挥特长。整个歌舞内容繁复,意境深远,气势磅礴,热烈抒情,音乐、歌唱、舞蹈以及场景、服饰的设计浑然一体,充分展示了西南少数民族绚丽夺目的艺术风采。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7: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