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于於yu

(一)介词。(A)介绍动作的处所、时间、范围、对象、原因、工具、依据等,相当于“在”“到”“在……中”“对于”“向”“用”“按照”等。“于〔於〕”及其宾语可在动词前,也可在其后。如: ❶和乃抱璞而哭于楚山之下。(《韩非子·喻老》“于”句:卞和于是抱着璞玉在楚山脚下痛哭。)
❷吾起义兵,诛暴乱,于今十九年。(《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于”句:我率领正义之师,诛罚叛逆,到现在十九年了。)
❸于姬姓,我为伯。(《左传·哀公十七年》“于”句:在姬姓诸侯中,我们晋国是霸主。)
❹吾于天下贤士功臣,可谓亡负矣。(《汉书·高帝纪》“于”句:我对于天下的贤良士子和有功之臣,可以说没有什么对不起的了。)
❺许於郑,仇敌也。(《左传·昭公十八年》“於”句:许国对于郑国,是仇敌。)
❻殷甚患之,求术于王东亭。(《世说新语·谗险》“于”句:殷荆州对此非常忧虑,向王东亭讨求办法。)
❼乱主使民饰于智。(《韩非子·饰邪》“于”句:乱国之君使民众用智巧粉饰自己。)
❽於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史记·淮阴侯列传》“於”句:按照诸侯的盟约,大王应当在关中称王。) (B)介绍比较的对象,“于”及其宾语在形容词或动词后。相当于“比”。如:
❾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新书·过秦论》“于”句: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诸国之君尊贵。)
❿青取之於蓝而青於蓝。(《荀子·劝学》 “於”句:靛(dian)青从蓼(liao)蓝中提取,而比蓼蓝更青。)(11)人问刘尹:“玄度定称所闻不?”刘曰:“才情过于所闻。”(《世说新语·赏誉》)“于”句:别人问刘尹:“玄度到底跟听到的情况相称不相称?”刘尹说:“才华情致比听到的有所超出。”)(C)用于被动句中,介绍动作的施事者,相当于“被”。如: (12)郤克伤于矢。(《左传·成公二年》“于”句:郤克被箭射伤。)(13)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雠。(《世说新语·方正》“于”句:你性情坦率正直,一定不会被贼寇容纳。) (D)“于〔於〕”宾语可以在“于〔於〕”之前。如: (14)人实有国,我何爱焉?入而能民,土於何有?(《左传·僖公九年》“于”句:别人占有了国家,我们有什么爱惜的?回国而能得到人民,对于土地有什么呢?) (15)谚所谓“室於怒、市於色”者,楚之谓矣。(《左传·昭公十九年》“於”句:俗话所说的“在家里生气,到市上给人脸色,”说的就是楚国了。) (二)助词,用于名词前,凑足音节;用于动词后,补足音节;用于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等。如:16于越入吴。(《左传·定公五年》“于”句:越国进入吴国。)(17)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柳宗元集·封建论》。于”句:过错不在于建立州县制而在于兵制。) (18)昭王曰:“然则先生圣于?(《吕氏春秋·审应》“于”句:魏昭王说:“那么您很圣明吗?”(三)连词,连接两个并列成分,相当于“与”。如: (19)不克敬于和,则无我怨。(《尚书·多方》“于”句:〔你们〕不能谦敬与和洽,那就不要埋怨我。)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