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印度教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印度教

分类:【文化精萃】

印度现行的宗教,也叫新婆罗门教。婆罗门是梵语的音译,意即“净行”、“净裔”。其最古经典为《吠陀》,崇拜婆罗吸摩(梵无)、毗瑟(守护神、善神)和湿婆(破坏神、恶神),主张灵魂不灭和云道轮回之说。由于婆罗门教义所维护的种姓制度,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随着与其相对立的佛教的兴起,婆罗门教便逐渐吸取了佛教教义而复兴。公元8世纪,印度哲学家商羯罗等对该教进行改革,改称为印度教或婆罗门新教,公元10世纪末叶,印度教便在全印度获得了优势。

印度传统宗教,亦称“新婆罗门教”。四世纪前后婆罗门教吸取了民间信仰及佛教、耆那教等教义演化而来的。八九世纪经商羯罗的改革,逐渐形成。印度教和婆罗门教有一些不同,但主要教义仍沿袭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因果业报、人生轮回和非暴力之说。崇拜“三神一体”的梵天、毗湿奴和湿婆。后来逐渐形成毗湿奴派、湿婆派和性力派三大派别。八世纪伊斯兰教随着阿拉伯人入侵印度而传入。在伊斯兰教的统治下,从十一世纪开始,印度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融合;另一种是在南印度泰米尔地区出现了具有改良主义性质的虔诚派运动。十九世纪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后,印度教中出现了很多宗教和社会改革的团体。他们反对教派主义、婆罗门专横以及社会的旧习陋俗。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许多印度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运动的领袖把印度教引入政治。主要经典有《吠陀》、《梵书》、《森林书》、《奥义书》、《往世书》、《摩奴法论》、《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等。印度教节日繁多。主要圣地是恒河以及恒河三条支流的发源地。印度教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十九世纪以后随着大量印度教徒外移,在亚洲、非洲及其他地区也有传播。印度教的吠檀多主义对西方资产阶级的哲学流派有着重要影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