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卿分类:【传统文化】 ①古代官职名。殷商甲骨刻辞有“卿史”,晚殷及西周金铭彝文作“卿事”,古籍文献均称“卿士”。《诗经?大雅?假乐》:“百辟卿士,媚于天子。”郑玄注:“卿士,卿之有事也。”《尚书?洪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卿士惟月,师尹惟日。”孔颖达《疏》引郑玄《注》:“卿士,六卿掌事者。”周天子、诸侯均置卿为高级官员,其执政者称“卿士”。周中央政府设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六卿,为六命官阶,各有所掌,位在三公、三孤之下。诸侯国设司徒、司马、司空三卿。公、侯、伯爵之卿为三命,册封于天子;子、男爵之卿为二命,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国君。天子、诸侯之卿皆世袭为官,世食封邑。春秋时世卿多专国政,称“上卿”或“正卿”。秦另有“亚卿”,鲁有“宗卿”。鲁之三桓,晋之六家,齐之国氏、高氏、崔氏,卫之孙氏、宁氏,郑之七穆,均垄断本国朝纲,掌握国家军事大权,自家也拥有军队。春秋末期,世卿中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者兴盛,多取代国君。晋之赵、魏、韩三家分晋,天子封之为诸侯;齐国田氏亦代姜氏为国君。后世卿多作官名尊号。秦设九卿,汉沿置。《汉书?百官公卿表》:“又立三少为之副,少师、少傅、少保,是为孤卿,与六卿为九焉。”历代沿袭,北魏称“正卿”,又有“少卿”为副贰之任。参见“九卿”条。②官爵名。战国卿为爵等,有“上卿”、“亚卿”之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