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历史与结构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历史与结构分类:【文化精萃】 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主要代表人物施密特的代表作之一,具有世界性影响。1971年出版。该书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科学主义思潮,特别是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做了批判性的总结。该书认为: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对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反动和纠正,其理论中包含着真理的因素。因为马克思的历史科学反对所有把自然和历史以及认识它们的模式割裂与对立起来的倾向,否定关于存在着某种纯粹内在事件进程的见解。这就使其和“后黑格尔主义阶段”的学究式的历史主义区分开来,并具有了强调“结构”的特征。但从另一方面看,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是一种科学主义、反历史主义的解释,其错误在于在强调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历史科学具有“结构”这一特性的同时,遗弃和否定了其“历史”的特性,使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成了一种“无历史的结构”。作者强调,尽管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研究成果是用某种科学方法描述的,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性质的探究,却是建立在对事件历史过程进行详尽分析的基础之上的。作者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运用的方法既是结构的,又是历史的,是描述的结构模式和探究的历史模式的统一。在《资本论》的科学的、结构的外观背后,不仅可以找到历史,而且可以发现哲学。西方评论家认为,施密特这一著作的意义在于鲜明地提出了“无历史的结构”和“无结构的历史”的问题,既批判了把马克思主义解释成“无结构的历史”的倾向,又批判了把马克思主义解释成“无历史的结构”的倾向,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与结构的统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