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原始宗教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原始宗教分类:【文化精萃】 处于初期状态的宗教。存在于尚不具有成文历史的原始社会中。就此意义来说,与史前宗教同。但一般专指近存原始社会三宗教。是研究宗教起源问题和宗教演化史的重要课题之一。考察原始社会的宗教在西方各国殖民运动发生后才开始,经过近代数世纪的殖民摧残,不少近存原始民族已被全部或大部消灭;其宗教的原始状态,在同文明社会的接触中,尤其在大规模基督教传教运动的冲击下,发生了很多变形。因而对目前尚存的一些原始社会残余之土著宗教,仔细分辨其原始情况和因受近世影响而产生的变形,尽量避逸主观臆断,力求科学地探索其中带规律性的因素,显得十分重要。在中国,不少少数民族中仍保存着一些原始宗教的残余,是对宗教学研究十分珍贵的社会活化石。 人类社会早期宗教形式。形成于不成文历史的原始社会中,是原始人类在生产力和思维能力都十分低下的情况下,人与自然对立并把自然力作为一种异已力量的产物,是人类自身异化的产物。随着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其不同发展阶段上具有不同宗教形式,主要包括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神灵崇拜、偶像崇拜和英雄崇拜等。目前在中国南方及东北一些少数民族当中均不同程度地保留有该教残余,东北少数民族的萨满教、藏族的本教、白族的本主教等都属于原始宗教范畴。 产生于原始社会初期状态的一种宗教,或者称宗教的原始状态。其来源和核心都是万物有灵观念,包括多神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自我崇拜等形式。在原始时期,以上各种崇拜形式往往相互混杂于一个社会中,所以各个民族、部落所信奉的各种原始宗教形式都有其共同的特点:信仰多神;神灵世界的诸神没有地位高低之分;尚未产生脱离生产的宗教职业者。现在意义的原始宗教的内容和形式较之严格意义的原始宗教已有很大变化,比如,我国的鄂伦春、独龙、景颇、傈僳、佤等少数民族所保留的原始宗教信仰残余就是如此。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