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分类:【传统文化】 在福建厦门市厦门大学集美楼。1926年9月4日至1927年1月16日,鲁迅在厦大期间寓此。1952年在此设立厦大鲁迅纪念室,1956年宋庆龄、郭沫若先后为该室题词。1976年10月,为纪念鲁迅诞生九十五周年、逝世四十周年和到厦大任教五十周年,进行全面整修和充实,扩展后命名为“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正式对外展出。此馆共有五室,其中四室以600多件文物和资料、 照片,分别介绍鲁迅生平和在绍兴、北京、厦门、广州、上海各历史时期的历程。其中在厦门部分是展出重点。另一室为鲁迅故居,陈列其床、桌、椅等生前用具。 位于厦门大学集美楼。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4日至1927年1月26日,受聘在厦门大学任教。前三个星期住生物馆三楼国学院陈列室,以后一直居住在集美楼二楼202室。鲁迅在这里撰有《中国文学史讲义》,创作小说《铸剑》、《奔月》,撰写杂文及译著等。1952年10月设“鲁迅纪念室”和“鲁迅文物陈列室”。1956年宋庆龄、郭沫若为纪念室题词。1976年10月,为纪念鲁迅诞生95周年、逝世40周年、来厦大任教50周年,整修后正式定名为“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纪念馆共五室。第一室“鲁迅故居”,保持原貌,展出鲁迅先生当年用过的一些实物。第二室“鲁迅在厦门”,详细介绍鲁迅先生在厦门的活动情况。其余三室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在绍兴、北京、广州、上海等地的活动和光辉业绩。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