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双抢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双抢分类:【中国民俗】 秋分前后秋收开始,随后即到播种油菜、小麦季节,有“寒露油菜霜降麦”的谚语。皖中、皖南地区,在1949年前,多数种一季稻,割完稻翻耕土地,部分种两季,或撒红花草子。20世纪50年代合作化后,普遍推广双季稻,为争取时间,早稻刚成熟,就要收割栽播晚秧苗。“早上一片黄(稻),晚上一片青(秧)”,俗称“双抢”。皖北地区收割小麦后,拉至场上堆垛,在天气晴朗的日子,用牛拉石磙碾压脱粒,然后用木锨扬场,让自然风吹走杂质,留下麦粒。皖中、皖南地区水稻收割前农民首先取回一些新谷,祭祀鸡、鸭、猪、牛等以祈求“六畜平安”。圩区打稻在稻场铺晒,或用连枷,或用牛拉石磙碾压。山区、丘陵用戽柜随时在收割的田中脱粒。繁昌县一带,在田里掼稻,要将掼过的稻草先扎两把立田中,名曰“风公”、“风婆”,以取风调雨顺之吉。 稻子秸秆放在场边草地堆好,形如草屋。农闲时,翻过一次,收取秸秆中的余子,称为“捞秸”。过了农历十月半,田地里如有未收割的庄稼,任何人都可以去收割。已收割的田里,任何人都可以拾遗穗,不视为偷窃行为。 皖中一带,俗信割稻时不能跨过别人放在地上的镰刀,否则要割破手的。如不留意跨过了,则应对着此刀在地上画个十字,就解了。男人挑稻的扁担放在地上,妇女不能跨过。否则,扁担主人的肩膀就会生肉瘤。 皖中一带,新稻谷入仓或收种谷时,只许静悄悄地操作,忌大声说话,怕被老鼠发觉。稻谷入仓时,如发现仓里有蛇,视为“守仓龙”,要加以保护。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