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双沟近代酿酒业的发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双沟近代酿酒业的发展分类:【传统文化】 双沟酿酒已近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近300个春秋。 清朝雍正年间,有一位浪迹天涯的祖传酿酒师傅贺氏谋生来到淮河之滨的洪泽湖畔。他看到这里山清水秀、花红柳绿,清澈的淮水在镇南静静的流淌,遍地红高粱犹如漫天云霞;河面上白帆点点,风樯如林,古镇上店铺并比,买卖兴隆,不仅是个鱼米之乡,而且水陆舟车,四通八达,不由心中暗喜:“真乃是一个好去处。” 双沟是醉猿故里,盛产优质红高粱,也盛产稻、麦、豆、秫等五谷杂粮,而这些粮食又是造酒业必不可少的好原料。酿酒除了好的粮食外,还需要好的水质。淮河自河南省桐柏山源头奔腾而下,直到皖北嘉山县的小柳巷境内,长达800多华里的河段均浑浊不堪,但这条狂荡不羁的大河流到双沟一带直至进入洪泽湖,却变得十分温顺,清澈得可俯视水中的游鱼。经化验,水质其中含有多种适宜造酒的矿物质,呷入口中,醇甜甘美。加上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2℃,年平均降水量912毫米,空气中和土壤里含有大量有利于发酵造酒的微生物。因此,在这里发展酿酒业那是得天地之厚,是一块理想的酿酒小王国。 公元1732年,清朝雍正10年,贺氏在此立下锅灶,办起了“全德大曲糟坊”,将本身的酿酒技术与当地的传统方法相结合,果然酿出了品质优异的浓香型双沟大曲酒。产品不仅当地受欢迎,而且远销到河南、河北、安徽、江浙一带,曾有“名驰冀北三千里,味占江南第一家”之说。由于“全德糟坊”讲求产品质量,坚持以德为本,宽厚待人的宗旨,生意越做越好,信誉长享。1910年(清朝宣统二年)全德糟坊酿制的双沟大曲参加南洋劝业会的展评,开始崭露头角,以浓香独特的典型特色,被评为名酒第一,荣获金质奖牌,从此,双沟大曲名扬海内外,同时给双沟镇的酒业带来极大繁荣。群众中也流传着“全德酒,广盛糟,涌源会做绿豆烧”的歌谣。可见,双沟镇在当时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酒乡。 酿酒业的兴旺,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以酒闻名的双沟镇因商业发达,素有淮北小南京之称。镇上有星罗棋布的酒店、酒楼。商贾云集,码头上国内各地以及美英等帝国的商船往来不息,一批批陈坛老酒源源不断地在装船外运。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