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精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精神分类:【地域文化】 反对战争,热爱和平,尤其反对不义的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齐鲁文化的又一基本精神。儒家的孔、孟,尤其是孟子对战争痛心疾首。因为他们看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如孟子说的“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所以他痛斥好战者是“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故善战者服上刑。”(《孟子?离娄上》)墨家也反对战争,《墨子》书中有《非攻》篇,专论此事。为了禁止楚国进攻宋国,墨子率其弟子,不远千里长途跋涉,去说服楚王,停止攻宋。管仲南征北战,帮助齐桓公称霸,但他“尊王攘夷”正是为反对夷狄入侵,保卫华夏和平。史载他相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也充分体现了他的和平精神。黄老道家,在战争问题上态度也很明确。庄子说他们是“见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战。”(《庄子?天下》)就连兵学大师孙武、孙膑也认为战争是迫不得已的、不是好玩的事。但是,孙子与儒家的反战的方法和途径不同。儒家企图用仁道主义消弥战争,而孙子是用战争制止战争。他批判儒家的观点说:“欲责仁义,式礼乐、垂,衣裳,以禁争夺,此尧舜非弗欲也,不可得,故举兵而绳之。”(《孙膑兵法?见威王》)也就是说儒家想用仁义礼乐,坐等和平的到来,就连尧舜也不是不想那样做,但那是空想,是办不到的,“不可得”,所以才用兵即用战争来解决问题。但是孙膑又警告说:“兵非所乐也,而胜非所利也。”“夫乐兵者亡,而利胜者辱。”(同上)又说:“素信者昌……穷兵者亡。”(《威王问》)其落脚点,同儒、墨、道一致,异趋而同归,都是为了和平而反对战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