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受禅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受禅表分类:【传统文化】 魏黄初元年(220)立。现存于河南许州繁城献帝庙内。隶书。此碑字体,素以峻美方整著称。结构方严整肃,疏密匀称,笔法刚直斩截,寓拙于巧,有汉《熹平石经》方正之风。但在笔法上又有新的突破,用笔尽量减少汉隶的逆锋,起笔、收笔快捷而有力,为楷书脱胎于隶于过渡时期的一种特殊笔法,有重要研究价值。 三国魏文帝所立之碑,故亦称《受禅碑》,隶书。建于魏黄初元年 (220)。东汉献帝于延康元年 (220)冬十月,逊位于魏王曹丕,丕即登基称帝并改元大魏黄初,并刻此碑纪其受汉 “禅让”之事。此碑为曹魏开国的碑刻巨制,结构方整峻拔,用笔刚健斩截,意态端庄典雅。上承东汉名碑骨气洞达、浑穆渊雅的风范,下启六朝清峻朴茂之先河。明代王世贞评曰: “……余始喜明皇《泰山铭》,见此而?然自失也。汉法方而瘦,劲而整,寡情而多骨; 唐法广而肥,媚而缓,少骨而多态。汉如建安、晋三谢,时代所压,故自不可超也。”( 《石墨镌华》) 三国魏隶书碑刻。篆额题《受禅表》三字。唐刘禹锡认为王朗撰文,梁鹄书丹,钟繇镌刻(见唐韦?《刘宾客嘉话》),因而有《三绝碑》之称;然此说无确据,不足信,黄初元年(220)立于许昌。《金石萃编》载:碑高八尺四寸,宽四尺六寸,两面刻,文共22行,满行49字。为曹魏开国碑刻巨制。书法方整峻拔,端庄典雅,运笔劲挺。此碑与《上尊号碑》(约黄初元年立于许昌)、《孔羡碑》(黄初二年立于曲阜孔庙),并称“黄初三碑”;书法承袭汉末遗绪,而有新的突破,其飘逸展宕不及汉隶,然茂密浑穆,整严浓丽,却反映了汉字由隶向楷的过渡。近代杨守敬《学书迩言》谓之:“下笔如折刀头,风骨凌厉,遂为六朝真书之祖。”它侵淫灌溉了两晋南北朝乃至隋和初唐的书法,史书上谓之“黄初体”。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