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古今和歌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古今和歌集分类:【文化精萃】 又称《古今集》。日本第一部敕撰和歌集。著名歌人纪贯之(882―945)、凡河内躬恒、壬生忠岑和纪友则四人奉醍醐天皇敕命于延喜5年(905)编撰而成。共20卷,收录了未选入《万叶集》》的以及《万叶集》后的歌作1100余首。歌体以短歌为主,长歌仅5首,旋头歌4首。卷首和卷末分别载有纪贯之和纪淑望的“日文序”和“汉文跋”各一篇。贯之的“日文序”更为著名,被称为和歌史上最初的一篇和歌论,并打破了敕撰典籍必须以汉文作序的传统。据统计,署名作者127人。歌作的内容以描写自然和爱情为主,分春、夏、秋、冬、贺、离别、羁旅、物名、恋、杂、哀伤、杂体(长歌、旋头歌、俳谐歌)、大御所(古代掌管乐工的宫厅)御歌等13类。这绵延150年间的歌作根据歌风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佚名时代(795―850)。此期歌作占全集的百分之四十,歌风淳朴,感情真挚,存有《万叶集》的遗风流韵。第二期为“六歌仙”时代(850―890),也称“和歌复兴时代”。此期逐渐向《古今调》过渡,重修辞技巧,多直抒个人心绪之作。第三期为撰者时代(890―905)。此期除纪贯之等四名歌外,尚有藤原敏行、素性法师等著名歌人。“古今调”(指本集中的节奏轻快、纤细优美的短歌风格,又称“七五调”)也于此期最后形成。歌人们更注重修辞手段,技巧也更加洗练,同时玩弄概念游戏的倾向也日见明显,加之题材日趋狭窄,和歌遂成为贵族阶级表达享乐情绪的专有工具。尽管如此,本集的问世标志了日本民族固有的诗歌形式――和歌终于战胜盛行一时的汉诗,恢复了它作为宫廷正统文学的地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