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古代道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古代道路分类:【传统文化】 原始的道路是由人践踏而形成的小径。《释名》解释道路为“道,蹈也,路,露也,人所践蹈而露见也”。距今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有书记载古人役使牛马运输而形成驮道,并出现了原始的临时性的简单桥梁。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因见蓬草随风吹转,因此发明了车轮,以“横木为杆,直木为辕”制造出车辆,对交通运输作出了伟大贡献。车辆的出现产生了车道。商朝(约前17―约前11世纪)已知夯土筑路,并使用石灰,碎陶片和砾石等材料。周朝(约前11世纪―前256)道路有了很大发展。《诗经?小雅》记载:“周道如砥,其直如矢。”那时有官吏管理道路,朝廷设“司空”掌管土木、建筑,下设“匠人”管理道路。道路分“经、纬、环、野”四种。南北为经,东西为纬,围城为环,出城为野。战国时期出现栈道。秦(前221―前206)修建以首都咸阳为中心通向全国的驰道网,可与罗马的道路网媲美。汉朝在公元前1世纪开通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沟通了欧亚大陆。唐朝(618―907)首都长安的道路网已用砖铺路面,道路两侧有排水沟和行道树,南北14条街,东西11条街。中轴线的朱雀大街宽达150米,为以后中国城市道路之样板。在清朝出现高于路基的“叠道”。到清末已是驿道时代的尾声,代之而起的是汽车公路的逐渐兴起。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