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古文尚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古文尚书

分类:【传统文化】

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武帝时,据传在孔子故宅壁中发现《尚书》,乃用战国“古文”书写,故称《古文尚书》。较当时《今文尚书》多16篇。藏于秘府,后亡,仅存篇目。东晋时豫章内史梅赜(zé则)献古文《尚书》25篇,同时出现孔安国《尚书传》。自宋迄清,经学者考定,实为伪作,称《伪古文尚书》和《伪孔传》。

书名。汉代流行的《尚书》的一种。亦称《逸书》、《孔壁古文尚书》,即《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书》类著录的《尚书古文经》四十六卷。相传西汉武帝年间,鲁恭王刘余扩充宫室拆除孔子旧宅时,于壁中得之。因以先秦文字书写,故称“古文”。孔安国以之与《今文尚书》校读,其篇目除与《今文尚书》相同的部分外,多出的十六篇为: 《舜典》、《汩作》、《九共》、《大禹谟》、《弃稷》、《五子之歌》、《胤征》、《汤诰》、《咸有一德》、《典宝》、《伊训》、《肆命》、《原命》、《武成》、《旅獒》、《毕命》。这种《古文尚书》西汉没有列于官学,东汉时已无师说,至魏晋间都已佚亡。只在郑玄《古文逸书》中将其篇名保存下来。《汉书?律历志》中有其佚文。清代今文学家魏源、龚自珍、康有疑对鲁恭王得《古文尚书》的传说持怀疑态度,认为其书可能系汉代古文学家所伪造。

亦称《逸书》。儒家经典《尚书》的一种。汉刘歆《移太常博士书》曰:“及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为宫,而得古文於坏壁之中,《逸礼》有三十九,《书》十六篇,天汉之后,孔安国献之,遭巫蛊仓卒之难,未及施行。”(《汉书?刘歆传》)所得《书》系蝌蚪篆文,故称《古文尚书》。后孔安国以汉时棣书改写,与伏生所传29篇对校,多《舜典》、《泪作》、《九共》、《大禹谟》等16篇。其《九共》又分9篇,故亦言24篇。《汉书?艺文志》载:“《尚书古文经》四十六卷,五十七篇”(亡一篇)即当时所见全部《尚书》。因未列为学官,后不传。至东晋元帝时期,豫章内史梅赜复献孔安国作《传》的《古文尚书》,比伏生所传多25篇。一则此书所收《尚书》文字较全,再则孔《传》亦很有训诂价值,故流行颇广。唐初孔颖达《尚书正义》、陆德明《经典释文》,均取此本。清《四库全书》及阮元刻《十三经注疏》,亦收此本。然自明代梅?竟直斥其伪,清阎若璩作《古文尚书疏证》列举伪证128条,后惠栋《古文尚书考》、丁宽《尚书余论》,进一步证为魏王肃所伪造,到崔述《古文尚书辨伪》,条辨愈明。故今存《古文尚书》之伪,乃为定论。虽如此,此书仍有其特定的价值。参见“尚书”、“今文尚书”。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2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