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右文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右文分类:【传统文化】 指汉字形声字右边的声符既表声音,又表意义。汉字中形声字占大部分,形声字中意符在左、声符在右的又最多,如意符是木、人、言、水等,声符多在右。声符本来是表音的,音与义又无必然联系,但是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从同一个声符的字,在意义上有时又有联系,这就是声兼义了。唐代欧阳询编纂的《艺文类聚?人部》引晋代杨泉《物理论》:“在金曰坚,在草木曰紧,在人曰贤。”(《物理论》已亡佚,丛书集成中有辑本,引文略有异)《说文》:“畔部:畔,坚也。”“坚,刚也。”“紧,缠丝急也。”“贝部:贤,多才也。”杨泉不依《说文》,他认为坚、紧、贤三字同从畔声,又同取畔意,物质坚固叫坚、紧,德行坚固叫贤。可见晋人已经注意到声符相同的字,意义是有联系的。到宋代就有人专从声符来说解字义了。王安石著《字说》把形声字都说成是会意字,认为“与邑交”为“郊”、“同田”为“富”。这些都是主观臆造。因他当时任宋神宗之相,权势很大,所以朝廷“纯用《字说》以取士,士莫得自鸣一说,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但到哲宗元钓年间,终被禁用。对后代影响大的是王圣美等人。沈括《梦溪笔谈》卷14说:“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以为右文。古之字书皆从左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而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文也。”王子韶字圣美,《宋史》卷329说,王为太原人。北宋神宗熙宁时人,著有《字解》,今不传。沈括说他以右边声符来定字义,“右文”名称由是而起,根据右边声符说解字义的学说称“右文说”。此外,王观国《学林》卷5“卢”字条、张世南《游宦纪闻》卷9谈及的“戋”和“青”等,也都是谈的声符兼义的。 右文说创自北宋,到宋明元初仍有人敷衍其义。关键是声符与字义之间没有必然关系,而是有的相关,有的不相关;就是相关的从同一个声符的字,也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绝不能言“皆”。如以“?”为声符的谐声字,“瑕、蜩、、霞”等都有红色意。《说文》:“瑕,玉小赤也。”“蜩,马赤白杂毛。谓色似鱼也。”“,鱼也。”(从段玉裁注)《本草纲目》44“鳞3:音霞,俗作悟,入汤则红色如霞也。”大徐本《说文》新附:“霞,赤云气也。”但是以“?”为声符的字,还有“假、暇、悟(悟蟆)、仃、?、遐”等,都另有别意,与红色毫无关联。有的形声字的声符并不表意,如江、河、湖、海等。右文说的价值是探讨语词意义的本源。如以“仑”为声符的字,如“沦、轮、伦、论、纶”等字都具有条理、有伦次的意思,由此可以简驭繁,找出一组字共有的“义素”。这在南唐徐锴《说文解字系传》里已见端倪,到清代的学者就提倡“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进而走向研究“字族”或“词族”的道路。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