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右江土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右江土语分类:【地域文化】 壮语北部方言中的土语之一。主要分布在广西右江流域的田东、田阳、百色等县市。本土语最突出的特点是声母简化。以田东为例,其合并规律是:pj、kj并为t,如pja:i 3 (走)、kjai 1 (远)、kjap 7 (斗笠)、pjak 7 (菜)读作ta:i 3 、tai 1 、tap 7 、tak 7 。并入1,如o: 5 (亮)读lo: 5 、e: 5 (力)读le:η 2 。 并入j,如 3 (草)、 u 2 (蚊子)读ji 3 、ju 2 。 w并入w,如 wa 4 (瓦)读wa 4 。一些地方还有b并入m、d并入n的。声母数不足20个,还不及柳江、桂北声母数的一半。别处的s(或θ),本土语读q ,如qi 5 (四)、q a: 1 (高)。韵母变化与桂边土语相似。没有ei、ou韵,ei并入i,如mei 5 dei 1 (好醋)读mi 5 di 1 。ou韵变u,如mou 1 kou 1 (我的猪)读mu 1 ku 1 。他处的i在此部分变为i,如i(车)、i:n 1 (千)读i 1 、in 1 。别处的u、,本土语读u、i,如kju 1 (盐)、su:n 5 (算)读tu 1 、q un 5 ;li 1 (余)、d:n 1 (月)、f:t 8 (翅)读作li 1 、din 1 、fit 8 。有八个调类,带喉塞音声母的音节第3调变第4调,如oi 3 (蔗)读oi 4 。无调类分化或合并的现象。整个土语内部一致性很大。 壮语北部方言的土语之一。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田阳、田东、百色等县。声母简化:pj、kj声母合并为t;r、声母并入l、j;v声母并入v;ei、ou韵母在这里读i、u;而别处的i、u读为i、u;带喉塞音的音节,别处的是第3调,而本土语是第4调,如ba:n3→ba:n4(村庄),o:i3→o:i4(甘蔗);促声调也有分化现象,如fa:t7’(发)。有特殊的词,如fo:n4(黑色)、fai1(姓)、lo2 (瘦)、jam2(快)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