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司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司南

分类:【传统文化】

战国时指南仪器。亦称司南勺。世界最早的“指南针”。将天然磁石琢成勺状,其S极(南极)琢成长柄,再以青铜制一光滑底盘(或用涂漆木盘),底盘内圆外方,四周刻方位格线及文字。使用时先将底盘放平,再将司南置底盘中,以手拨其柄,使其转动。止,其柄指南,勺口向北。《韩非子?有度》:“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论衡?是应》:“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

中国古代早期磁性指向器称为司南,系由天然磁石制成,为指南针的前身,与以齿轮系统装置的机械指南车不同。中国古代在采矿冶金的实践中,逐渐对磁石有所认识。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管子?地数篇》已有“上有磁石者,下有铜金”的记载,这是找矿采矿的经验性知识。同磁石接触最容易发现它的吸铁性。《吕氏春秋?精通篇》说:“慈石召铁,或引之也。”慈石即磁石。至迟在战国时期,人们已发现磁石的指向性,并用它作为指向仪器――司南。战国晚期的著作《鬼谷子?谋篇》中载:“郑人取玉,必载司南,为其不惑也。”《韩非子?有度》也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就是正四方,亦即辨别四方的意思。司南是由天然磁石琢磨而成,形状像个勺子,底部呈半球形,可以在光滑的“地盘”上自由旋转,当它静止的时候,其柄就会指南。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此处的“地”就是地盘。地盘为铜或漆木制成,呈外方内圆,四周刻有八干(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和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加上四维(乾、坤、巽、艮)共二十四向,用来配合司南定向。司南在战国至六朝的文献中屡有记载。由于司南琢制不易,加工的过程中又会因振动而失磁,且底部摩擦阻力较大,未能准确定向,因此未能得到推广应用。大约在唐五代为指南针所取代。(参见指南针条)

古代辨别方向的一种仪器,是指南针的最初形式。它用天然磁石琢制成勺形,大小形状如同现在通常家用汤匙,底呈球形。将勺放在一块以青铜做成的光滑的地盘中央,就会自由转动起来,直至与地磁场的南北极相一致为止,勺柄指向南方,盘上刻着方位,有八干(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和四维(乾、坤、巽、艮),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韩非子?有度》中的“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是关于司南的最早记载。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5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