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吆喝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吆喝

分类:【传统文化】

指大声呼喊的一种职业习惯。多指叫卖东西或赶牲口等。又称“吆喝”。流行于全国各地。以叫卖东西为主的商业性“吆喝”,于宋代开始盛行。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已有商贩“吟叫百端”的记载。地域不同,各种商业性的吆喝声表现各异。坐商和行商相比较,行商吆喝较多,为走街串巷收购废旧物品的、沿街叫卖小食品的,以及补锅、修鞋等修理行业的,均用自己的吆喝声招徕颐客。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许多城镇的个体摊位或农贸市场的个体户等,均大声吆喝以推销自己的货物或产品。

俗话说:“卖啥吆喝啥”。吆喝,即叫卖声,也称为“市声”,是一种典型的商业习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叫买叫卖的“吆喝”声,宋代已很盛行,如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有商贩“吟叫百端”之语。因地域不同,各种商业买卖的不同,所以吆喝声之间也极为纷繁复杂。坐贾与行商相比,以行商吆喝为最多,且丰富多彩,颇具艺术性。卖货物的、收破烂的、卖瓜果梨桃和修脚剃头、打板算卦的,莫不有带本行业特点的吆喝声。

吆喝,有可嗓子干说的,也有唱着说的。

如北京坐商卖包子的(多为回民经营),吆喝出的词是这样:“新屉儿呔,热包热儿哩,发了面儿的包儿又得哩――”。清脆悦耳。

再比如,北方各地市场都有卖“十三香”的摊贩,他们都是唱着卖。先唱段小冒,然后自问自答。说明自己是卖十三香的,紧接着便有板有眼地唱起:

“说十三香道十三香/

十三香到比五香香/

它一能炒菜二能氽汤/

煎炒烹炸味道好/

包饺子和馅最鲜亮/

你夹了一口菜/

你喝了一口汤/

可口健胃最相当/

高人贵客少不了/

迎宾待客它为上/”

紧接着便一味一味地唱下去。如,唱花椒:

“我说这一桩/

它可有名讲/

外面麻来里面光/

它的名字就是花椒香/

你要问花椒生在何地/

你要问花椒生在何方/

花椒生在河南地/

河南的花椒压过四方/

熬菜炒菜少不了/

煎炒烹炸把它搁上。

大致相似,但又各有不同的唱词共十三段,分别唱述:花椒、大料、干姜、肉桂、白芷、丁香、木香、茴香、沉香、山乃、肉扣、香末、良姜等十三种调料的产地用途。末了再唱着把包好的“十三香”卖给顾客,并竖起大拇指把“十三香”送到顾客手中,以表示对买主的敬意。

在过去的市场上,几乎每行都有各具特色的吆喝,大家交织在一起,便构成了一曲丰富多彩的“市声”大合唱。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03:46